[发明专利]通用探针基因检测方法及该探针和该探针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5704.4 | 申请日: | 2017-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1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钟英健;刘旭宏;王小波;陈月琴;陈建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44 | 分类号: | C12Q1/684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探针 基因 检测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用探针基因检测方法及该探针和该探针的用途,上游引物中具有一段与通用探针配对的序列,并且,还具有一段内含与拟检测的基因特性的序列相互补的序列,于是本发明的对拟检测的具有基因特性的序列由上游引物承担;面对不同的拟检测的基因模板,需要检测不同的拟检测的基因特性序列时,只需调整上游引物中与该拟检测的基因特性序列相互补的部分即可,上游引物中与探针配对的部分不必调整,所以,可以达成使用同一探针检测不同拟检测的基因特性序列,即达成了通用探针检测基因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探针基因检测方法及该探针和该探针的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基于基因扩增的基因特性检测缺乏体系通用性,对于不同的拟检测的基因模板必须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探针。理论上,每更换一次拟检测的基因模板就需要重新设计和制备一条新探针。这一方面造成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实验室对于同一拟检测的基因模板用的检测探针序列也可能各异,导致越来越难以比较不同时间、不同品牌检测探针所获得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探针基因检测方法,以便实现对不同的拟检测的基因模板采用相同的检测探针,消除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通用探针检测基因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基于基因扩增的基因特性检测,所述通用探针是不与拟检测的基因模板配对的一段序列;上游引物中具有一段与所述通用探针配对的序列,上游引物中还具有一段内含与拟检测的基因特性的序列相互补的序列;所述通用探针带有修饰基团;在所述基因扩增的过程中,检测所述修饰基团的信号即能检测到拟检测的基因特性。
图1示意了本发明方法的实现原理,示意了一个通用探针10以及上游引物20在本发明检测方法中的演变,a至g共7处示意中实心箭头连接着相邻的过程。
图1中,通用探针10具有一段探针序列11以及第一修饰基团12和第二修饰基团13;在本示意图中,第一修饰基团12为荧光基团,第二修饰基团13为淬灭基团;探针序列11是不与拟测基因模板30配对也不与互补拟测基因模板40配对的一段序列;上游引物20中具有一段与探针序列11配对的探针互补序列21以及一段与拟测基因模板30的拟测基因特性序列配对的拟测基因互补序列22;拟测基因模板30的5’端是拟测基因特性序列32,该拟测基因特性序列32即是检测的目标基因。
如图1,在一个PCR的退火过程中,PCR载液中的游离的上游引物20与游离的通用探针10配对,展平通用探针10,使其荧光基团12与淬灭基团13分离,荧光基团12发出荧光信号,这一过程展示在a和b中。随后,上游引物20携带通用探针10与拟测基因模板配对,c和d示意的拟测基因模板从退火到延伸的变化;在后续步骤中示意PCR变性阶段,变性后获得a中的通用探针(回归游离状态)、c中的拟测基因模板、d中的反向互补基因模板;变性后又再次进行退火和延伸,如f、g所示,下游引物50与反向互补基因模板配对,通用探针10被延伸出新的拟测基因模板30竞争性阻断,重新游离在PCR载液中。由于上游引物20嵌入到反向互补基因模板40中无法回归到游离状态,所以经过图1所示的一轮PCR反应过程,PCR载液中游离的上游引物20减少了,因为能够和通用探针10配对的上游引物20不断减少,游离状态的通用探针10缺少了配对基础,随着PCR循环次数的增加,这减少越趋明显,更多的通用探针10智能处于游离的卷曲状态,能够检测到的荧光信号越来越少。
如上所述,该技术方案是技术方案一,主要对上游引物和通用探针赋予本发明的精神,若将该精神转而赋予在下游引物和通用探针上能够得到如下技术方案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57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