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脱除细颗粒物的湿式电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6199.5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9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孙旭光;赵旭东;杨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16 | 分类号: | B03C3/16;B03C3/36;B03C3/41;B03C3/45;B03C3/78;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塔 湿式电除尘装置 湿式电除尘器 气流均布板 冲洗系统 细颗粒物 阳极管 脱除 玻璃钢结构 耐腐蚀材质 垂直交错 水泵连接 烟气净化 蜂窝状 均匀度 开孔率 喷淋层 阴极线 放电 水箱 耐磨 均布 开孔 壳体 清灰 死区 烟气 | ||
一种可脱除细颗粒物的湿式电除尘装置,涉及烟气净化领域。本发明置于吸收塔内喷淋层的上方。其结构特点是,它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气流均布板、带独立的壳体的湿式电除尘器和冲洗系统。所述气流均布板采用耐磨耐腐蚀材质PP,其上均布多个开孔,开孔率为50%。所述湿式电除尘器内垂直交错布置数多根阴极线和阳极管,阳极管采用蜂窝状玻璃钢结构。吸收塔外的供给水箱通过供给水泵连接到冲洗系统。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提高塔内烟气分布的均匀度,有效节省占地面积,具有放电死区小、清灰效果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净化领域,特别是脱硫吸收塔内协同脱除烟尘、液滴及气溶胶、细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湿式电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燃煤电厂锅炉尾部现有的烟气治理岛工艺流程一般是由脱硝、除尘器、湿法脱硫等组成。然而,脱硝设备工作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伴有SO2转化为SO3的副反应,使烟气中的SO3含量大为增加。作为脱硝还原剂注入烟气中的NH3,在实际运行中会产生部分氨逃逸。
对于湿法脱硫,一方面,通过脱硫浆液的洗涤作用可脱除烟气中的部分颗粒物;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脱硫浆液雾化夹带、脱硫产物结晶析出,也会形成细颗粒物。脱硫塔对SO3的去除率很低,SO3以气溶胶的形式随烟气排出。由于大量SO3的存在,进入烟囱的湿烟气处于酸露点以下,其冷凝液对烟囱造成腐蚀。因为现有湿法脱硫系统去除细颗粒物细颗粒物的能力很弱,对汞和SO3气溶胶等的脱除也有限,从而导致烟囱风向的下游经常出现“酸雨”、“石膏雨”、 “蓝烟”等现象。
在湿法脱硫装置之后,需要再有一道把关设备,湿式电除尘器为一条有效解决途径。湿式电除尘器能去除90%以上的细颗粒物和SO3,此外还能去除汞、NH3、液滴等。因此,湿式电除尘器是燃煤电厂尾气终端处理的一种新的选择,特别是脱硫后烟气中细颗粒物的控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的措施,为燃煤电厂提供一既满足超低排放要求又能控制复合污染物的可靠技术。现有技术中的湿式电除尘结构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一体式,一种是分体式。现有一体式湿式电除尘装置存在气流分布不均,放电死区大, 材质耐腐蚀性不佳,出口液滴携带量大等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脱除细颗粒物的湿式电除尘装置。它能提高塔内烟气分布的均匀度,有效节省占地面积,具有放电死区小、清灰效果好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可脱除细颗粒物的湿式电除尘装置,它置于吸收塔内喷淋层的上方。其结构特点是,它从下至上依次包括气流均布板、带独立的壳体的湿式电除尘器和冲洗系统。所述气流均布板采用耐磨耐腐蚀材质PP,其上均布多个开孔,开孔率为50%。所述湿式电除尘器内垂直交错布置数多根阴极线和阳极管,阳极管采用蜂窝状玻璃钢结构。吸收塔外的供给水箱通过供给水泵连接到冲洗系统。
在上述湿式电除尘装置中,所述冲洗系统采用间歇冲洗方式。
在上述湿式电除尘装置中,阴极线采用钛合金材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的效果:
1.保证火电厂脱硫效率的同时,可以高效脱除细颗粒物、液滴及气溶胶等杂质,减轻烟囱腐蚀,解决“酸雨”、“石膏雨”、“蓝烟”等技术难题,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国家最新排放标准。
2.气流均布板采取耐磨耐腐蚀的PP材质,均匀开孔并错列布置,设计有利于气流均匀分布,避免了现有技术气流分布不均,负荷适应性差的问题。
3.阴极线采用钛合金材质,阳极管为蜂窝状玻璃钢结构,具有结构紧凑、受力状态好、放电死区小的特点,材质具有优良的防腐特性。
4.湿式电除尘冲洗系统为间歇冲洗,最大程度节约用水的同时达到最佳清灰效果,降低出口液滴携带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同方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1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