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气探测激光雷达CCD成像自动对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6536.0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7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东;肖玲;王英俭;王珍珠;谢晨波;王邦新;钟志庆;范爱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7/481 | 分类号: | G01S7/481;G01S17/9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气 探测 激光雷达 ccd 成像 自动 对光 方法 | ||
一种大气探测激光雷达CCD成像自动对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CCD相机对激光雷达后向散射信号成像进行自动对光,包括以下步骤,激光雷达通过发射调整镜将激光脉冲发射发到大气中去,激光脉冲和大气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其后向散射光,由接收望远镜接收,通过小孔光阑和目镜变成平行光,再经过分光镜分成两部分,其中透射光进入CCD相机,对激光雷达接收到的后向散射光进行成像。计算机对所成图像进行识别和判断,获得调整发射调整镜的二维方位步长,一步将发射激光调节到指定位置,实现激光发射光轴和接收望远镜光轴的平行,达到对光的目的,从而保证获得大气回波信号的正确性,此过程无迭代,对光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气探测激光雷达CCD成像自动对光方法。
背景技术
在激光雷达自动对光过程中,一般采用回波信号强度法。这种方法要先设定一个参考高度,该参考高度设定在充满区内。当激光发射光束进行一个方向的扫描时,发射光束会逐渐地从望远镜视场外进入到视场中,如果继续扫描,光束又逐渐远离望远镜光轴,在参考高度以上的回波信号会逐渐离开视场。这时接收望远镜采集到的回波信号的强度会随着发射光束指向角不断变化,变化关系近似为梯形函数。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的强度最强的位置作为这个方向激光雷达对光的最佳位置,并记录。然后以同样的方法在其正交方向上,进行扫描,以此来确定另一个方向的最佳位置。这两个位置,决定了激光束的最佳发射位置。这种方法需要在两个方向上进行扫描和迭代,耗时长,效率低。
使用CCD相机对激光雷达后向散射信号成像进行自动对光,通过在计算最远点成像与视场中心的偏差,同时获得两个正交方向上的位置信息,将该偏差转换为二维电动调整架的调整步数,可以一步将发射激光调节到指定位置,无迭代过程,对光效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气探测激光雷达CCD成像自动对光方法,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气探测激光雷达CCD成像自动对光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由激光器(1)发射激光脉冲,进过扩束镜(2)改善发散角,再通过反射镜(3)将光导给发射调整镜(4),激光脉冲最终通过发射调整镜(4)发射到大气中去,所述发射调整镜(4)安装在二维调整架(5)上,二维调整架(5)由步进电机(6)控制;
步骤二,发射到大气中的激光脉冲和大气中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其中的后向散射光,由接收望远镜(7)接收,通过小孔光阑(8)限制接收视场,再经过目镜(9)变成平行光,经过分光镜(10)分成两部分,反射光用于大气信号探测,透射光用于自动对光;
步骤三,分光镜(10)将大部分反射光,经过滤光片(11)压制背景光,再导入到PMT探测器(12),进行大气探测;少量的透射光进入CCD相机(13),进行后向散射的光的成像,用于自动对光。
所述激光器(1)和步进电机(6)与控制计算机(14)相连,由控制计算机(14)控制激光器(1)和步进电机(6)的运行;所述控制计算机(14)通过识别、判断和调整步进电机两个方向的步长,从而调整发射调整镜(4)的二维方位,来实现激光发射光轴和接收望远镜光轴的平行,达到对光的目的,从而保证获得大气回波信号的正确性。
所述PMT探测器(12)和CCD相机(13)与控制计算机(14)相连,可分别与控制计算机(14)进行数据交换。
有益效果:
激光雷达作为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大气探测手段之一,在探测大气气溶胶和云、边界层,水汽、温度、三维风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污染气体,以及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探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激光雷达工作之前进行发射系统光轴与接收系统光轴的平行调整(对光)工作尤为重要。激光雷达实现自动对光,能够有效地提高激光雷达自动化程度与工作效率,还是保障机载和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可靠性的唯一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5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