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纯度碱金属催化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6910.7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1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刘沂;倪华方;郭辉;张涛;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蓝星东大有限公司;蓝星(北京)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6 | 分类号: | C08G65/26;C08G65/3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8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醚多元醇 碱金属催化 中和混合器 反应釜 高纯度 聚结器 挥发性有机物 管道混合器 连续化生产 脱除装置 预热器 聚物 多元醇类化合物 碱金属 采用的装置 生产成本低 产品检测 化工合成 连续催化 生产效率 外部连接 依次相连 成品罐 缓冲罐 起始剂 水储罐 酸储罐 蒸馏塔 储罐 缓冲 催化剂 合成 | ||
1.一种高纯度碱金属催化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其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反应釜(1),其特征在于:反应釜(1)依次与缓冲罐(2)、中和混合器(3)、预热器(4)、聚结器(5)、挥发性有机物脱除装置(6)、产品检测罐(7)、成品罐(8)相连,聚结器(5)还与蒸馏塔(9)、盐储罐(10)依次相连,中和混合器(3)外部连接有管道混合器(11),管道混合器(11)分别与酸储罐(12)和水储罐(13)相连;
所述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向不锈钢反应釜(1)中加入甘油,通过氮气通入管线(16)通入氮气进行氮气置换,测反应釜(1)内含氧量低于100ppm,密闭抽入氢氧化钾水溶液,然后半管升温至90℃,进行氮气鼓泡减压脱水,保持反应釜(1)内温度为90℃,连续加入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加料结束后,内压反应1小时,即得聚醚多元醇粗聚物,然后排入缓冲罐(2)中;
(2)缓冲罐(2)中的聚醚多元醇粗聚物依次流经中和混合器(3)、预热器(4)、聚结器(5)、挥发性有机物脱除装置(6)进行精制处理后,即可得到高纯度碱金属催化聚醚多元醇;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粗聚物流经中和混合器(3)的速率为20~60t/h;
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粗聚物流经中和混合器(3)的同时,酸和纯水经管道混合器(11)同时进入中和混合器(3)与聚醚多元醇粗聚物进行混合;所述的酸为磷酸、硫酸、盐酸、亚硫酸、乙二酸或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的酸和纯水的质量比为1:5~12,流经管道混合器(11)的流速为15~43kg/min;
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脱除装置(6)的操作温度为110~140℃,操作压力为-0.095~-0.098MPa,蒸汽流量为0.5~1t/h,氮气流量为20~60Nm3/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碱金属催化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罐(2)的温度为90~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碱金属催化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热器(4)温度为90~1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碱金属催化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粗聚物流经聚结器(5)时的压力为0.4~0.7MPa,温度为90~1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纯度碱金属催化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多元醇粗聚物流经聚结器(5)后,分离为聚醚多元醇和盐溶液,盐溶液经蒸馏塔(9)精制脱水后回收利用。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高纯度碱金属催化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化生产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包括反应釜(1),其特征在于:反应釜(1)依次与缓冲罐(2)、中和混合器(3)、预热器(4)、聚结器(5)、挥发性有机物脱除装置(6)、产品检测罐(7)、成品罐(8)相连,聚结器(5)还与蒸馏塔(9)、盐储罐(10)依次相连,中和混合器(3)外部连接有管道混合器(11),管道混合器(11)分别与酸储罐(12)和水储罐(13)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纯度碱金属催化聚醚多元醇的连续化生产方法所使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1)顶部连接有氮气通入管线(16),氮气通入管线(16)伸入到反应釜(1)内部直至釜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蓝星东大有限公司;蓝星(北京)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蓝星东大有限公司;蓝星(北京)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9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