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碱金属催化合成的聚醚多元醇的精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6977.0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19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张涛;李晓;高铭;孙晓爱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30 | 分类号: | C08G65/30;C08G65/46;C08G18/4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8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碱金属 催化 合成 多元 精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碱金属催化合成的聚醚多元醇的精制方法。所述的用于碱金属催化合成的聚醚多元醇的精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80~120℃下,向粗聚醚多元醇中加入中和试剂和水进行中和;(2)步骤(1)所得的中和后的粗聚醚多元醇依次流经预热器、聚结器、挥发性有机物脱除装置精制后,得低挥发物聚醚多元醇产品。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聚醚多元醇的精制生产,不仅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而且能够显著减少聚醚多元醇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精制得到的聚醚多元醇具有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少,气味小,碱金属残留量少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碱金属催化合成的聚醚多元醇的精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聚氨酯制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聚氨酯制品的主要原材料,高端聚醚多元醇产品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且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使得绿色化、低挥发物、高性能化成为全球聚醚多元醇研发的主流方向。
低品质聚醚多元醇之所以有挥发性难闻气味,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生产过程中少量副产物的产生,以及原材料和生产助剂的影响,致使聚醚多元醇产品中含有少量挥发性有机物,这是导致聚醚多元醇产生刺激性气味的主要原因。虽然这些刺激性气味并不会直接影响聚醚多元醇的化学性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聚醚多元醇的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对于高品质、低气味新型聚醚多元醇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应用于家具、汽车等行业的高回弹聚醚多元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聚醚多元醇中挥发性有机物含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发布的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2003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于2012年3月联合发布了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这些政策的出台都推动了我国家具和汽车工业朝着绿色低碳环保方向发展进步,并且或将成为国家强制性标准,这又将推动解决聚醚多元醇产品中残留的挥发性有机物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碱金属催化合成的聚醚多元醇的精制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聚醚多元醇的精制生产,不仅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而且能够显著减少聚醚多元醇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精制得到的聚醚多元醇具有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少,气味小,碱金属残留量少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碱金属催化合成的聚醚多元醇的精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80~120℃下,向粗聚醚多元醇中加入中和试剂和水进行中和;
(2)步骤(1)所得的中和后的粗聚醚多元醇依次流经预热器、聚结器、挥发性有机物脱除装置精制后,得低挥发物聚醚多元醇产品。
其中:
所述的中和试剂为磷酸、硫酸、盐酸、亚硫酸、乙二酸或乙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按照任意比例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的中和试剂中的氢离子与粗聚醚多元醇中氢氧根离子的摩尔比为1~1.1:1。
所述的水的用量为粗聚醚多元醇质量的1~8%。
所述的中和时间为40~90分钟。
所述的中和后的粗聚醚多元醇流经预热器的温度设定值为100~130℃。
所述的中和后的粗聚醚多元醇流经聚结器的温度设定值为110~140℃,物料流量为3~12t/h。
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脱除装置为升膜蒸发器、刮膜蒸发器或汽提塔中的一种。
所述的挥发性有机物脱除装置采用的操作温度为110~150℃,压力为-0.095~-0.098MPa,物料流量为3~12t/h,蒸汽流量为0.4~1.5t/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东蓝星东大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69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