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7873.1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2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鹏;曾钧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吴平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模组,特别是有关于具有可挠性的触控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装置,如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化,触控显示模组的需求也随之上升。常见的触控显示模组可分为内嵌式(In-cell)与外挂式(on-cell)两种。外挂式触控显示模组是指直接将触控面板外挂在显示面板上,其基本架构中需采用可提供保护功能的保护功能层,以保护较为脆弱的触控模组或显示面板。然而,使用保护玻璃作为保护层的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较厚,让触控显示模组整体的厚度无法减薄,同时,也代表触控显示模组具有一定重量,而不利于使用者携带或使用。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架构,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方式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技术态样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含偏光层与触控感测层设置在具有硬涂布层保护的第一高分子层、第二高分子层之间。进一步地,藉由采用具可挠性的透明材料,如使用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以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成的第一高分子层、第二高分子层,或使用聚乙烯醇制成的偏光层等,让触控显示模组具有可挠性。此外,由于前述材料可以较薄的厚度组装成触控显示模组,可大幅地降低触控显示模组整体的厚度,以达致触控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让触控显示模组更便于携带与使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含第一高分子层、硬涂布层(hard coating)、第二高分子层、偏光层以及触控感测层。第一高分子层具有第一侧以及相对第一侧的第二侧。硬涂布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侧上。第二高分子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侧。偏光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以及第二高分子层之间。触控感测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以及第二高分子层之间。其中,第一高分子层的材料以及第二高分子层的材料可选自聚酰亚胺(Polyimid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以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中任一者或由前述材料所组成的群组。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硬涂布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μm。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硬涂布层的硬度小于4H。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触控感测层的材料选自由金属氧化物、金属以及纳米碳管所组成的群组。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触控感测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靠近偏光层的表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触控感测层设置在第二高分子层靠近偏光层的表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触控感测层更包含遮光层,设置在触控感测层靠近第一高分子层的表面。遮光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0μm。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偏光层的材料可为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偏光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0μm。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高分子层的厚度与第二高分子层的厚度分别小于或等于50μm。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之说明如下: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的侧视剖面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的侧视剖面图。
除非有其他表示,在不同图式中相同之号码与符号通常被当作相对应的部件。该些图示之绘示为清楚表达该些实施方式之相关关联而非绘示该实际尺寸。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A、100B:触控显示模组
110:第一高分子层
112:第一侧
114:第二侧
120:硬涂布层
130:第二高分子层
140:偏光层
150A、150B:触控感测层
160:遮光层
170:液晶显示模组
172:彩色滤光片矩阵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78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