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快速查找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组中性能最差电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48510.X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8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贾蕗路;裴锋;刘欣;田旭;李财芳;毛荣军;周宁;陈丽勤;程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4;H01M10/12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96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查找 二次 利用 蓄电池 性能 最差 电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查找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组中性能最差电池的方法,属蓄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是指未完全丧失利用价值且外观完整但性能已不满足原使用要求,在保持结构完好的同时,经收集、检测或修复后再利用的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具有特殊性,既有别于新电池,又有别于报废回收的电池,处于电池全寿命周期的中间段。
大部分退运的铅酸蓄电池,剩余容量高达80%,将这些电池应用于储能电站或一般后备电源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新电池在组装成电池组时,已尽最大可能保证了电池单体间的一致性,而且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每个单体电池都经历了相同的充放电历程。因此,退运的铅酸蓄电池组中大多数电池单体的性能差异仍然很小,只有个别电池单体性能劣化严重。为了节约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再配组过程中的人力成本和设备检测成本,铅酸蓄电池的二次利用应该遵循一个基本原则: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应尽量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分拆成几个小电池组使用,而不是把电池组全部拆散成一个个单体电池,然后再跟其他退运的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组中的单体电池混用。
目前找出电池组中性能最差的电池单体,最可靠的做法是将整个电池组全部拆卸成电池单体,然后将每个电池单体都在充放电仪器上循环几次以测试其比容量,非常费人力、费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铅酸蓄电池上述存在的问题,公开一种快速查找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组中性能最差电池的方法,以满足铅酸蓄电池二次利用需求。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快速查找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组中性能最差电池的方法,步骤如下:
(1)先将整个电池组进行充电,充满后进行1次完全放电,充放电倍率采用1C,放电容量记为C1;
(2)将电池组分成两个小电池组,各包含一半的电池单体,对其中一个进行1次完整的充放电测试,充放电倍率采用1C,放电容量记为C1/2,如果C1/2小于C1,则证明性能最差的电池在已经检测过的小电池组中;如果C1/2大于或等于C1,则证明最差的电池在未检测的那个小电池组中;
(3)将容量小于C1的小电池组对半分开,继续重复上述过程,最终找出性能最差的电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快速搜索法挑选出电池组中性能最差的电池,节约人力物力,简单易行,有效地简化了退运铅酸蓄电池组的二次利用过程。
本发明适用于查找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组中的最差电池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一种快速查找二次利用铅酸蓄电池组中性能最差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整个电池组(12个单体电池)进行充电,充满后进行1次完全放电,充放电倍率采用1C(根据电池单体的标称容量计算),放电容量记为C1;
(2)将电池组分成两个小电池组,各包含6个电池单体,对其中一个进行1次完整的充放电测试,充放电倍率采用1C(根据电池单体的标称容量计算),放电容量记为C1/2。如果C1/2小于C1,则证明性能最差的电池在已经检测过的小电池组中;如果C1/2大于或等于C1,则证明最差的电池在未检测的那个小电池组中;
(3)将容量小于C1的小电池组对半分开,各包含3个电池单体,对其中一个进行1次完整的充放电测试,充放电倍率采用1C(根据电池单体的标称容量计算),放电容量记为C1/4。如果C1/4小于C1/2,则证明最差的电池在已检测过的小电池组中;
(4)对容量小于C1/2的小电池组中的1个电池单体,进行1次完整的充放电测试,充放电倍率采用1C(根据电池单体的标称容量计算),放电容量记为C1/8。如果C1/8大于或等于C1/4,则证明最差的电池在未检测的另外两个电池中,只须对另外两个电池中的任意一个进行上述充放电测试,便可找出最差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85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