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层板机械喷丸成形及强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8763.7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67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冠;王章忠;陶杰;侯文卿;郭训忠;田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38/00 | 分类号: | B32B38/00;B32B4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 金属 混杂 复合 板机 械喷丸 成形 强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层板机械喷丸成形及强化方法,通过铣切法进行裁剪,通过粘接固定方式进行层板固定后,使用喷丸强度低于0.25A的喷丸工艺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60%‑100%覆盖率下的喷丸成形,控制其喷丸表面获得低于200MPa的压应力;通过超声波C扫和检具进行损伤和曲率检测分析,最终校形;该方法是目前针对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材料提出的唯一柔性无模成形方法,成本低、灵活度高,为该类复合材料双曲率、多曲率构件的成形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显著提高了材料的静强度和疲劳性能;该方法可满足航空、航天工业对该类复合材料大尺寸复杂构件的迫切需求;为其它层状复合材料的塑性成形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先进复合材料的成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层板机械喷丸成形及强化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材料是一种由金属薄板和纤维复合材料交替铺层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固化而成的层间混杂复合材料。其综合了传统纤维复合材料和金属材料的特点,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良的疲劳性能以及高的损伤容限,这些优势使得该类材料已在航空航天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在轨道交通、汽车及其它工业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质。
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形一般具有两个思路,即在热压固化前或固化的同时,成形出目标形状;或针对已热压罐制备的Glare平板,开展其后续成形。
根据第一种思路,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提出了所谓的自成形技术(Self-formingtechnique),并将其广泛应用于飞机机身、机翼壁板用超混杂复合材料构件的成形。自成形技术是将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材料在具有目标形状尺寸的模具中铺贴、热压罐固化,以在材料制备的同时即获得有曲率的形状。然而,自成形仅能制造曲率较小的单曲率构件,无法成形更复杂的双曲率或多曲率构件;同时,该工艺需在材料热压罐固化的同时进行成形,其成形加工的灵活性小,模具成本高。不仅如此,自成形工艺的回弹问题显著,需进行经验性的反复修模,增大模具制造成本。中国专利CN201410056071.3公开了一种名称为“Glare构件的制备成形方法”发明专利,但该专利无法在热压罐中进行制备,所获得的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材料会存在显著缺陷,无法达到航空航天构件的制造要求。
除了自成形技术,较多研究也集中于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材料在完成热压罐制备后的后续成形方法;但由于纤维的破坏应变小,导致材料的成形极限远小于相应的金属材料,并易于产生层间破坏,成形难度大。对于单曲率构件,一般采用滚弯成形;而对于双曲率构件,目前主要采用拉伸成形。但由于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材料的破坏应变很小,滚弯和拉伸成形时的工艺窗口小,构件形状受到很大限制。
喷丸是利用高速喷射的弹丸流撞击金属构件表面,使其产生变形、表面强化及表面清理的技术,是一种多次表面冲击形式的冷处理过程。根据喷丸的目的,主要可分为喷丸成形和喷丸强化两种。其中,喷丸成形是在弹丸高速撞击金属薄板表面的过程中,使受喷表面发生塑性变形,形成残余应力,并逐步使构件达到其目标曲率要求的成形方法。其作为一种无模成形工艺,具有准备周期短、成本低、加工长度不受设备规格限制、工艺过程稳定及再现性好、加工件抗疲劳寿命长和抗应力腐蚀性能等优点。
中国专利CN 201520006846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双金属复合管的喷丸成形装置”发明专利,该专利主要由高速螺旋喷丸器及移动装置组成。该专利成形形状单一,无法制备多层结构的复杂零件,用途局限大,更重要的是,仅适用于单纯金属层板的喷丸成形,并不适用于纤维-金属超混杂复合材料的成形,且也未实现工程化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工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87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教杆
- 下一篇:一种营销业务拓展培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