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壳微凝胶及其在改善胶体材料性能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49844.9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1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韩志超;罗军华;袁光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F220/54 | 分类号: | C08F220/54;C08F222/38;C08F212/08;C08J3/075 |
代理公司: | 11245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凝胶 核壳 胶体材料 性能方面 核颗粒 制备 应用 聚合物胶体粒子 胶体分散液 聚合物壳层 乳液聚合法 疏水作用力 制备聚合物 反应物质 核壳结构 聚合物核 聚合物壳 力学性能 内部空隙 桥联作用 轻度交联 乳液聚合 疏水基团 潜在的 微调 墨水 打印 | ||
1.一种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微凝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乳化剂、油溶性单体和水溶性单体于水中得到水包油的乳液体系后,加入引发剂,在惰性气氛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得到含有核的悬浮液;
2)将水溶性单体、交联剂和乳化剂加入步骤1)所得含有核的悬浮液中,再加入引发剂,在惰性气氛下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完毕后透析,离心收集沉淀,得到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微凝胶;
所述乳化剂均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吐温20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油溶性单体选自苯乙烯、丙烯酸酯、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水溶性单体均选自丙烯酰胺类单体和乙烯吡咯烷酮类单体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步骤2)中,所述交联剂为分子结构上含有两个碳碳双键的水溶性交联剂;
所述步骤1)中,所述乳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03%~0.1wt%;
所述油溶性单体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5%~20wt%;
所述水溶性单体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2%~1wt%;
所述步骤2)中,所述乳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0.03wt%,且不为0;
所述水溶性单体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5%~3.5wt%;
所述交联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03%~0.25wt%。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至步骤2)中,
所述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钾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丙烯酰胺类单体选自N,N’-二甲基丙烯酰胺、N-异丙基丙烯酰胺和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乙烯吡咯烷酮类单体为乙烯基吡咯烷酮;
所述惰性气氛均为氩气或氮气气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交联剂为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步骤2)所述聚合反应步骤中,温度均为70~80℃,时间均为6~8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油溶性单体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1.8%~19.7wt%;
所述引发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04%~0.16wt%。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引发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046%~0.16wt%。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水溶性单体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9%~3.17wt%;
所述引发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03%~0.065wt%;
所述交联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03%~0.22wt%;
所述核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2.5wt%,且不为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引发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03%~0.062wt%;
所述核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2.42wt%,且不为0。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微凝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核壳结构的微凝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微凝胶由核和壳组成;
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微凝胶的流体力学半径为100~300nm;
所述核的流体力学半径为0~100nm,且不为0。
11.含有权利要求9或10所述具有核壳结构的微凝胶的分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4984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