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漏缆探测系统及漏缆探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0055.7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2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孙雷;周敏;王魏东;何昌委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54 | 分类号: | H04B17/354;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刘延喜;王增鑫 |
地址: | 5107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漏缆探测系统以及方法,连接与多个接入系统和漏缆之间,包括第一POI合路器和第二POI合路器、与该第一POI合路器和第二POI合路器对应连接的第一TDR设备和第二TDR设备以及电桥;所述第一、第二POI合路器的输入端与多个接入系统和对应的第一、第二TDR设备连接,同时所述第一、第二POI合路器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桥的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电桥的输出端用于与漏缆连接。该发明达到减少该系统的设备数量,降低成本,减少插损,简化操作步骤、容易探测和排查漏缆故障定位情况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漏缆探测系统及漏缆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和地铁的建设,铁路的移动通信覆盖场景越来越多,高铁和地铁地形特性适用漏缆覆盖,加上运营商和通信制式较多,POI(POINT OF INTERFACE,多系统合路平台)加漏缆的覆盖方案成了现在的主流,为了便于隧道内的故障定位,TDR(Time-DomainReflectometry,时域反射技术)便集成入了POI监控中。
如图1所示,传统的TDR设备在POI接入,因为POI与天馈对接端口是多路的(一般是2路或4路),每一路都需要一个TDR设备,POI的天馈端口连接天馈分布系统,也就是漏缆,每一个漏缆中都含有所有的需要覆盖的信号,而TDR设备是“一路一探”,如果混频将不能分辨故障发生在哪一路,所以TDR设备只能放置在靠近漏缆的位置,TDR设备的频带通常选择在移动通信频带以外,当放置在后级时其探测信号需要一个合路器接入漏缆中传输,而增加合路器后,插损增加、成本增加,且级联增加一级而使得覆盖信号的驻波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漏缆探测系统,将TDR设备置于POI合路器的输入端,去掉了传统的后级合路器,使POI插损减小、成本降低、体积减小、驻波更容易调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漏缆探测系统所实施的漏缆探测方法,TDR探测信号与多路接入系统的信号接入POI合路器,与传统的漏缆探测系统中TDR探测设备需要接入后级合路器的技术方案相比,该方法减少了TDR探测信号的数量,容易探测和排查漏缆故障定位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漏缆探测系统,连接于多个接入系统和漏缆之间,包括第一POI合路器和第二POI合路器、与该第一POI合路器和第二POI合路器对应连接的第一TDR设备和第二TDR设备以及电桥;所述第一、第二POI合路器的输入端与多个接入系统和对应的第一、第二TDR设备连接,同时所述第一、第二POI合路器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电桥的输入端对应连接,所述电桥的输出端用于与漏缆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TDR设备和第二TDR设备输出的信号频带低于698M Hz。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缆探测系统,TDR探测信号与多路接入系统的信号接入POI合路器,与传统的漏缆探测系统中TDR探测设备需要接入后级合路器的技术方案相比,该系统减少了设备的数量,达到POI插损减小、成本降低、体积减小、驻波更容易调试的技术效果。
另外,还涉及一种漏缆探测方法,采用上述漏缆探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接入系统的信号分为两组,两组接入系统的信号与第一TDR设备和第二TDR设备的探测信号一一对应进行合路,形成第一合路信号和第二合路信号;所述第一合路信号和第二合路信号经过电桥合路后再向漏缆输出。
优选地,将所述第一TDR设备和第二TDR设备输出的信号频带控制在698M Hz以下。优选地,调整所述电桥的一输入端分别与两输出端之间的两个损耗参数,使所述两个损耗参数对应第一TDR设备或第二TDR设备的输出信号幅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8dB。
优选地,所述调整所述电桥的一输入端分别与两输出端之间的两个损耗参数指的是通过调整所述电桥的两个损耗参数的耦合系数m值使所述两个损耗参数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18d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00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