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气体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0420.4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4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田林;李亚东;谢刚;周扬民;林琳;于站良;黄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冶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19/26 | 分类号: | B01J1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气体 反应器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气体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流体动力学和冶金交叉领域。
背景技术
高温且具有腐蚀性的气体与另外一种气体反应属于强放热反应,两种反应气体混合效果差会造成局部温度过高,导致产品颗粒大小不均匀,严重时会产生烧结甚至结疤。并且进料操作条件控制不当,会在反应气体混合时产生回流且发生反应形成微小颗粒,造成反应器的射流孔堵塞。
钛白粉是一种优良的基础工业原料,使用范围广泛。我国钛白粉生产主要以硫酸法为主,技术也较成熟,占国内钛白生产总量的99%以上,但硫酸法生产钛白技术生产工艺流程长、污染大、环境风险高。氯化法生产钛白以流程短、产品质量高、污染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而被国家列为产业调整指导鼓励类目录,但该产业的关键技术被国外几家公司所掌控,且被作为技术秘密保护。国内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河南佰利联等公司引入德国钛康等设计公司的技术,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氧化反应器结疤等方面周期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水平,造成连续化生产周期短。
反应物料TiCl4和O2在氧化反应器中几毫秒内即完成反应,反应速度极快,基本上是一接触即发生反应,因此不能将物料TiCl4和O2进行预先混合,否则会堵塞管道,而须将TiCl4和O2分别通入反应器,并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气体的混合均匀,否则会影响TiO2颗粒粒径分布和晶型转化,进而导致烧结和结疤,影响产品的质量。停留时间与物料在氧化反应器中的流动状态和混合情况密切相关,结构性能优异的氧化反应器能为气体的流动提供良好的流动条件,使物料TiCl4和O2进入反应器后迅速混合均匀,并稳定均匀地流过反应器。因此,本申请设计了一种高速气体反应器,通过控制射流穿透深度、射流孔孔数、孔径、孔间距、动量通量比等关键技术参数,达到两种气体在0.5秒内快速混合均匀的效果,该设备结构简单,混合时间短、效率高,该技术方法可优化氧化反应器的设计,有效避免氧化反应器结疤,对于高温腐蚀气体的快速混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气体反应器及其使用方法,该反应器通过控制主流气体和射流气体的方向,实现初步混合,再配合控制射流气体的射流穿透深度、射流孔孔数、孔径、孔间距、动量通量比等关键技术参数,达到两种气体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混合均匀的效果,并且不会烧结和结疤;该反应器可以适用于产业化应用。
本发明的高速气体反应器包括主流管径和其表面分布的射流孔(2),主流管径是一根通心圆柱管,圆柱管的一头为主流气体入口(1),圆柱管的另一头为混合气体出口(3),圆柱管上距离主流气体入口(1)1~1.5倍之间分布有多个射流孔(2)。主流气体是指混合气体中体积比例大的气体,射流孔(2)通入的射流气体是混合气体中体积比例小的气体。交叉射流混合中,对流扩散、湍流扩散和分子扩散同时作用于流体的混合。射流孔将TiCl4流体分割为多股射流,以对流扩散方式进入主流O2中与之混合。进而,由于湍流扩散的作用,流体形成更小尺度的气体微团。最后通过分子扩散的作用,使流体达到微观混合均匀的效果。该高速反应器可以配备有可密封的外壳和/或出入口结构,外壳可以为需要的任意形状。
所述圆柱管上距离主流气体入口(1)一倍管径处处沿管径一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射流孔(2)。单排圆周分布的射流孔将TiCl4流体分割为多股射流,以对流扩散方式进入主流O2中与之混合。进而,由于湍流扩散的作用,流体形成更小尺度的气体微团。最后通过分子扩散的作用,使流体达到微观混合均匀的效果。这种射流孔分布结构简单,混合效率高,能达到最佳的混合效果。
所述多个射流孔(2)的直径相同。
所述射流孔(2)的个数为16~32个,射流孔直径与圆柱管径的比例是0.05~0.02:0.12~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冶金研究院,未经昆明冶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04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