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单纱表面上浆的针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50794.6 申请日: 2017-01-23
公开(公告)号: CN106757754B 公开(公告)日: 2018-08-24
发明(设计)人: 夏治刚;徐卫林;曹根阳;郭维琪;陈军;叶汶祥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纺织大学
主分类号: D04B35/32 分类号: D04B35/32;D04B35/22;D04B35/26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30200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在线 表面 上浆 针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单纱表面上浆的针织方法,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在纬编针织机的每根纱对应过渡管和储纱器之间设置单纱表面上浆装置,筒纱退绕的单纱由导纱孔进入盛满浆液的浆液槽,依次经第一沾浆槽轮和第二沾浆槽轮的轮槽,附着在转动轮槽槽壁上的浆液部分粘附在运行的单纱表面,同时第一沾浆槽轮和第二沾浆槽轮轮槽槽壁渐进式集拢抚贴纬纱毛羽至单纱主体,大幅提高纬纱表面光洁度;本发明实质上是在线对针织用纱单纱表面上浆,配置烘干装置快速烘干和匀整纱线,不仅降低浆液用量、烘干时间,且抑制单纱条干恶化、保持纱线柔软度、提高纱线光洁度,增强针织纱强度,提高针织效率和织物性能。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单纱表面上浆的针织方法,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纬编针织是以一根或若干根纱线同时沿着织物的横向,循序地由织针形成线圈,并在纵向相互串套成为纬编针织物;纬编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类。纬编针织物的形成工艺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供纱阶段,即纱线以一定的张力输送到纬编针织机的成圈编织区域;其次是编织阶段,即纱线在编织区域按照各种不同的成圈方法形成纬编针织物;第三是卷取阶段,即把纬编针织物从成圈区域引出,给以一定的引拉张力,卷绕成为一定的卷装形式。纬编织机一般是圆环形排针或直行排针,分别称为圆机(也称针织机)或横机,成圈核心部件为钩针或舌针,所用纱线原料为筒子纱。筒子纱是将管纱经过络筒工艺成形的筒纱;现代络筒工序要求高速、自动化,自动化络筒速度高达1200米/分钟,导致络筒时纱线磨损程度严重升级,实践显示管纱经自动络筒之后,纱线毛羽总量呈现3-6倍的增加,其中4毫米及4毫米以上毛羽增加幅度更大;筒纱毛羽过多、过长,不仅在针织过程中毛羽纠结一起形成纱疵,造成织物外观品质下降,而且长毛羽易缠绕织针,造成织针断裂而破坏,大幅降低纬编针织效率。

针对上述纱线毛羽带来的纬编针织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有:改善纬编针织用纱毛羽性能、改进纬编工艺和技术。其中改善纬编针织用纱毛羽性能主要是解决络筒工序纱线毛羽增加过多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烧毛的方式解决筒纱毛羽问题,但是烧毛会带来原料损失和浪费,在原料成本不断上升的现状下,工厂一般不轻易使用。虽然减磨、上蜡等工艺优化能一定程度降低络筒毛羽增加,但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是采用减少络筒纱线毛羽装置;虽然相关专利文献有很多,但采用的基本原理相同,即在纱线在络筒机上仅采用对前进中的纱线进行解捻-加捻方式,使纱线表面毛羽卷绕在纱线表面,达到减少毛羽的目的。代表性的专利文献有:欧洲专利号为EP 0 866 014 A2,公开日1998年09月2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Auto Winder,该申请公案采用络筒工艺流程中回转假捻盘的机械作用,使游离纤维沿纱线的捻向贴伏到纱身上来,以减少纱线毛羽;美国专利号为US 6 374 588 B1,公开日2002年04月2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Hairiness controlling device and winder,该申请公案采用络筒工艺流程中回转假捻盘的机械作用,使游离纤维沿纱线的捻向贴伏到纱体主干上来,以减少纱线毛羽;欧洲专利号为EP 1 146 002 A2,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Automatic winder and hairiness suppressing device,该申请公案利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旋转气流的力学作用,使毛羽重新包覆到纱身上,以减少毛羽,但从原理上分析,单凭气流的包缠作用,其包覆效果不好;欧洲专利号EP 1 013 803 A2,公开日2000年06月2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Hairiness suppress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winder,该申请公案同样使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气流使纱线旋转,当旋转的纱线经过控制板(regulatingplate)时,使纤维包缠在纱身上,以减少毛羽;中国专利号为ZL 99127507.1,公开日2000年07月05日,发明创造名称为自动络筒机的毛羽倒伏装置,该申请公案同样使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气流使纱线旋转,不过该专利通过在装置两端加装控制器,以保证纱线沿自身轴线回转产生假捻效应,提高减少纱线毛羽的效率。除此之外,中国专利号为ZL 200710052991.8,公开日2008年01月2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减少成纱毛羽的方法,该申请公案提供一种采用假捻熨烫的方式,对络筒及针织过程的纱线进行在线贴附和包缠纱线毛羽,极少部分毛羽卷入纱体,实现络筒或针织过程中抑制纱线毛羽增长的目。上述减少纱线表面毛羽的方法和装置,共同点在于将纱线毛羽通过气流或机械形式倒伏、重新包缠在纱干上,大量实践表明这种倒伏、重新包缠的毛羽存在三大特点:该毛羽倒伏、重新包缠的方向与纱线运动方向相反,致使筒纱在纬编工序退绕针织成圈时,倒伏、重新包缠的毛羽与纱线方向相同,极易被重新刮出而反弹出来;整个毛羽倒伏、重新包缠过程中,都没有积极有效地握持作用,毛羽倒伏、重新包缠结构松散,纱线表层致密化程度没有改善,但降低的毛羽经受摩擦易于再次反弹;同时毛羽缠绕到纱体时,因纤维聚集,降低毛羽后的纱线粗节、棉结等纱疵大幅增加。针对该问题,中国专利号为ZL 201410204503.0,公开日2014年05月15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积极握持旋转式改善纱线表层结构的方法,该申请公案提供一种采用负压吸附握持纱线表层毛羽,同时将握持毛羽旋转地紧密缠绕在纱线主干上;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解降低纱线表层毛羽,但仍没有解决毛羽包缠方向与纱线运动方向相反、毛羽包缠产生纤维聚集而导致纱线粗节、棉结等纱疵大幅增加等技术难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07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