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固份环保型防腐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1529.X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2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林兴国;袁健兵;王雷;曹静娟;王柳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帕卡兴产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91/06 | 分类号: | C09D191/06;C09D123/06;C09D167/08;C09D157/02;C09D7/61;C09D7/63;C09D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 |
地址: | 2018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固份 环保 防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固份环保型防腐蜡及其制备方法,所示防腐蜡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防锈剂20‑30%,增稠填充剂5‑10%,成膜剂1‑5%,原料蜡30‑40%,树脂10‑43%,催干剂0.5‑2%,抗紫外老化剂0.5‑3%。该产品的特点是:不挥发份高、无VOC排放、良好的成膜性和渗透性,防腐时间可达10‑15年。该产品生产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无毒无害,降低了汽车生产过程中的VOC排放及防腐蜡的单车消耗,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已在国内主机厂得到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防腐蜡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优良防腐性能、无VOC排放的高固份环保型防腐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汽车车身等主要总成、零部件以金属材料为主,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锈蚀问题。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汽车腐蚀法规来要求在市场销售车辆的防锈水平。防腐蜡作为有效解决腐蚀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广泛地应用于整车制造,主要应用在前、后门钣金总成、内腔、门槛梁等部位。
随着社会环保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汽车防腐蜡因VOC含量较高,挥发后污染大气环境,且对施工工人危害较大,已不能满足汽车工业对环保的要求。
作为高固份环保型防腐蜡,其主要的性能要求有:①无VOC排放,有利于环保;②防腐性能优异,保护汽车腔体10-15年不锈蚀;③有优良的缝隙渗透性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流淌,成膜均匀;④蜡膜具有优良的附着力,在盐水浸渍、高温80℃、低温-40℃等条件下蜡膜不起泡、不起皮、不开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固份环保型防腐蜡及其制备方法。该防腐蜡不同于目前国内防腐蜡体系,采用不同防锈剂复配达到增强防锈的效果,通过催干剂和抗紫外老化剂、增稠填充剂、成膜剂优化防腐蜡的施工性及成膜性,通过原料蜡和载体树脂的选择达到蜡膜在盐水浸渍、高温、低温等恶劣条件下不起泡、不起皮、不开裂的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固份环保型防腐蜡,包括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各组分:防锈剂20-30%,增稠填充剂5-10%,成膜剂1-5%,原料蜡30-40%,树脂10-43%,催干剂0.5-2%,抗紫外老化剂0.5-3%。
优选地,所述防锈剂为石油磺酸钙、石油磺酸钠、合成磺酸钙、合成磺酸钠、羊毛脂镁皂、石油磺酸盐钙皂中的2-5种物质。
优选地,所述增稠填充剂为纳米二氧化硅、纳米氧化铝、纳米氧化镁、高岭土、钛白粉的2-4种物质。
优选地,所述成膜剂为氧化蜡、羊毛脂、EVA、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原料蜡为蜂蜡、微晶蜡、聚乙烯蜡、棕榈蜡、石蜡中的2-4种物质。
优选地,所述树脂为醇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树脂、石油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催干剂为凝胶型聚氨酯催化剂、钴皂、混合稀土催干剂中的1-2种物质。
优选地,所述抗紫外老化剂为苯并三氮唑、纳米氧化锆、亚磷酸酯中的1-2种物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固份环保型防腐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反应釜中先将原料蜡和树脂加热至70-120℃,搅拌均匀;再依次加入防锈剂、成膜剂,使其全部溶解,并充分搅拌30min;待其冷却至90℃以下时,加入增稠填充剂,充分搅拌至均匀;再加入催干剂和抗紫外老化剂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防腐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帕卡兴产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帕卡兴产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15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木材用透明防火涂料
- 下一篇:呼叫处理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