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面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2183.5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3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陈芸霈;黄振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应用于全平面贴合技术的触控面板结构,特别是指将显示荧幕的外框与保护盖进行搭接设计,可薄化光学胶层并使得外框可同时提供保护盖、触控模组及显示荧幕的耐冲击抗性的触控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由于具有人机互动与设计多样化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仪器的外埠输入界面。近年来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应用面越来越广,将触控功能与显示器结合而应用的产品也越来越多,例如行动电话(mobile phone)、卫星导航系统(GPS navigator system)、平板计算机(tablet PC)、以及笔记型计算机(laptop PC)等。
而随着科技之进步,人们对于电子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激烈的竞争之下,电子制造商们纷纷以美观、轻、薄、窄为目标,同时又希望其显示荧幕能越大越好。因此现有的触控面板都朝着超轻超薄发展,并且在有限范围内做得越来越大。
触控面板之全贴合制程可使用框贴及全平面贴合两种方法。框贴的优点为其技术门槛较低,缺点则因为仅贴合四边,中间产生空气层,其光学效果会因光线折射表现较差。另全平面贴合则利用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或OCR(Optically Clear Resin)光学胶去进行贴合制程,其不会有光折射的缺点,具有提供高辉度的质量,但制程中会有易渗胶、固化不均、不易重工等问题,其应用于小尺寸产品虽能提供较好光学质量,但应用于小尺寸及结构就过于厚重。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一般全贴合设计触控面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以看出,触控面板结构10包括一显示荧幕20、一触控模组30以及一保护盖板40,并分别透过光学胶60贴合连接。然而,由于显示荧幕20具有外框50结构,触控模组30与显示荧幕20间的光学胶60厚度无法小于700微米,造成触控面板结构整体过于厚重。再者,因全贴合保护盖板40外露于产品表面,其强度较弱且无外框50保护,若不慎受外力冲击,便需维修触控面板加显示面板。若于保护盖板40外侧设置保护框401,由于保护框401与外框50并非一体化设计,受到撞击时保护盖板40容易断裂而与触控面板结构10分离,因此仍有待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可改善目前全贴合设计触控面板结构所遇到的缺点,应用于大尺寸的触控面板时具有轻薄化的功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系采取以下之技术手段予以达成,其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结构,包括:一显示荧幕、一触控模组、一保护盖以及一外框。该触控模组透过一光学胶与该显示荧幕贴合。该保护盖透过另一该光学胶与该触控模组贴合,该保护盖包括一可视区,该可视区具有一第一厚度。该外框用以保护该触控面板结构,其包括一第一框架以及一第二框架,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之间具有一角度,该第一框架贴靠该显示荧幕的一侧面。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胶的厚度小于700微米,该保护盖更包括一边框区,该边框区位于该可视区外缘周围,该边框区具有一第二厚度,且该第一厚度大于该第二厚度;该第一框架更贴靠该触控模组以及该保护盖,且该第二框架贴靠该边框区,该第二框架具有一第三厚度,该第一厚度等于该第二厚度加上该第三厚度;该第二框架与该边框区相贴合,使该第二框架与该可视区呈现一平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模组利用全平面贴合技术与该面板贴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触控模组包括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透过一绝缘黏着层与该第一电极贴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显示荧幕包括一背光模组以及一面板,该触控模组透过该光学胶与该面板贴合。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边框区具有一油墨层。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保护盖为一玻璃盖板,该外框为一金属铁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保护盖为一塑胶盖板,该外框为一塑胶外框。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角度为90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般全贴合设计触控面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5为本发明触控面板结构的组装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发明所采用之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但须注意的是,该等内容不构成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英特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21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排气管快速定位焊接工装
- 下一篇:一种弹簧夹头修正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