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2467.4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7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磊;韩彬;潘毅;燕京华;刘芳;崔晖;朱泽磊;孙振;刘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度模式 计划编制 责任区域 电力交易 电网模型 调度计划 调度中心 交易结果 全球能源 通用模型 稳定运行 大电网 新发展 互动 输电 停电 调度 制定 通用 互联网 编制 潮流 流动 能源 交易 全球 安全 保证 | ||
1.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I、建立通用电网模型,报送所述通用电网模型范围的数据用于输电计划的安全约束;
II、调度中心制定其责任区域内的停电计划;
III、确认责任区域的设备汇总潮流,作为通用电网模型的初始潮流;
IV、制定跨区跨国的输电计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的所述通用电网模型由调度中心建立的各自范围内的标准电网接口拼接而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的所述通用电网模型报送的通用电网模型范围的数据包括的所述数据包括:负荷需求、新能源发电预测、设备运行限值、直流联络线的净交换功率、直流联络线预估的潮流、网损估计和发电功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包括:根据电网设备提交的停电计划申请,所述调度中心协调有冲突的电网设备停电顺序,按电网安全分析评估程序确定停电计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II包括:
1)所述汇总潮流的确认包括:
按汇总达成的跨区跨国交易和交易的流入流出点计算责任区域的设备汇总潮流;
调度中心依据实际网络拓扑汇总其调度区域与外部区域达成的交易;
2)设备i的汇总潮流Flowi如下式所示:
Ik为第k个交易的潮流,n为交易总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包括交易类型、购电方、售电方和典型曲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V的所述跨区跨国包括不同洲际和不同国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V包括:将责任区域的设备汇总潮流作为通用电网模型的初始潮流,考虑设备运行限值,以调整量最小为目标,在考虑安全约束的前提下对交易潮流进行优化计算,形成最终跨区跨国的输电计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小为目标Q如下式所示:
所述安全约束如下式所示:
1)节点功率平衡约束为:
2)交易功率非负约束为:Ptri,t≥0
3)支路安全约束为:Pl,t,min≤Pl,t≤Pl,t,max
4)支路功率与交易关联性关系为:
其中,I为形成的交易数;T为计划编制时段数;J为通用电网模型范围内的节点数;L为支路数;Ptri,t为交易i在时段t调整后的交易功率;P0tri,t为交易i在时段t的初始交易功率;Pj,l,t为支路l在时段t节点j处的节点功率;Pl,t为时段t支路l的输送功率;Pl,t,min为时段t支路l的输送功率下限;Pl,t,max为时段t支路l的输送功率上限;Ptri,j,t为支路l在时段t节点j处的注入功率;λl,j为节点j对支路l的分布因子。
10.一种适应跨区跨国调度模式的计划编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通用电网模型,报送的通用电网模型范围的数据用于输电计划的安全约束;
确定模块,用于调度中心制定其责任区域内的停电计划;
计算模块,用于确认责任区域的设备汇总潮流,作为通用电网模型的初始潮流;
执行模块,用于制定跨区跨国的输电计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246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