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信息化系统基于移动混合架构的多协议消息机制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3630.9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0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冬;常英贤;王玮;胡恒瑞;戴昭;周超;刘成明;尹朋;傅琦;徐东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308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信息化 系统 基于 移动 混合 架构 协议 消息 机制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技术,特别涉及关于移动协议和基于传输层之上的应用协议基础上的协议设计及转化技术,提高消息传输的多通道、多传输方式机制。
(二)背景技术
移动混合架构下的多协议消息机制能够方便、高效的实现在混合架构下的消息使用方式灵活性及多样性,在实际的移动互联、电力系统多网络消息通信、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有着非常实用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混合架构下移动消息机制依据基于当前等移动设备的内嵌操作系统中已经实现的TCP/IP协议、HTTP协议等进行灵活的应用层消息设计,其中包括握手、数据打包、数据通信校验、内嵌国网认可的自动加密算法加密解密等等;在传输层通信确立连接后,应用层协议启动握手操作建立消息通讯连接,并对上层的消息体进行数据打包,设定通信校验码,其校验算法为本协议的独立算法,如此对电力系统的各个网络进行传输,为保证各个自有网络的安全性使用数据包的安全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同时为了保证通信过程适合各种应用场景通信的字节长度及时效性都做了明确的规定,随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服务的不断升级及改进在专线通信过程,此协议做了专门的适配,于是基于多通道、多网络之间互联互通的消息主体技术得以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在电力系统中方便、快捷的跨域多网络、多使用场景要求、保障安全性等,需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和难题,首先是不同网络的信号传输强度不同,比较弱的信号传输网段难以在底层协议保持传输的稳定,其次是不同的应用场景的复杂性使得消息的传输机制难以适应各种场景,因此对电网系统中基于混合架构下多消息传输机制存在许多困难有待解决。
(三)发明内容
该发明根据电力系统的自身条件,围绕着多消息通道的自适用性和多应用场景的消息实现两个问题进行广泛的探索,对各个应用层协议进行重新设计,对安全加密等内容进行强化实现。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电力信息化系统基于移动混合架构下的多消息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1)底层协议的连接代码编制及部署,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建立与各个网络服务器的传输层通信连接;
2)应用层握手,终端内置信息与服务端内置信息进行互换,明确传输时效、错误代码及重连机制的代码、应用场景为主动推送或轮训代码、加密索引等等;
3)数据打包分包操作,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景要求选择不同的分包大小以适应不同的网络传输;
4)数据加密解密算法实现,通过使用国网认可的加解密算法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其算法为通用化组件提供,内置到消息传输机制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代码自动选择不同的加密算法,同时在通信端接收到场景代码之后采用相应的算法;
5)对消息体进行校验规则的编制,不同的校验规则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6)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实行通信的不同推送或轮训机制;
本发明电力信息化系统基于移动混合架构下的多消息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终端与各个网络服务器的传输层通信连接;
2)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
3)建立服务国网规范的网络加密通道;
4)应用层握手,终端内置信息与服务端内置信息进行互换,明确传输时效、错误代码及重连机制的代码、应用场景为主动推送或轮训代码、加密索引等等;
5)数据打包分包操作,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景要求选择不同的分包大小以适应不同的网络传输;
6)数据加密解密算法实现,通过使用国网认可的加解密算法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其算法为通用化组件提供,内置到消息传输机制中,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代码自动选择不同的加密算法,同时在通信端接收到场景代码之后采用相应的算法;
7)对消息体进行校验规则的编制,不同的校验规则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8)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实行通信的不同推送或轮训机制;
9)代码编译及部署。
本发明电力信息化系统基于移动混合架构下的实时网架数据多消息机制,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网架终端与各个网络服务器的传输层通信连接;
2)移动终端的安全接入;
3)建立服务国网规范的网络加密通道;
4)应用层握手,终端内置信息与服务端内置信息进行互换,明确传输时效、错误代码及重连机制的代码、应用场景为主动推送或轮训代码、加密索引等等;
5)数据打包分包操作,按照不同的应用场景要求选择不同的分包大小以适应不同的网络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36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线更新内核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