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控芯片及应用其的微液滴产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3913.3 | 申请日: | 201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7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铭;段慧玲;嵇庆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控 芯片 应用 微液滴 产生 装置 | ||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呈T形结构,包括:
连续相进口部,为T形结构的一直通部,其内部形成连续相通道;
分散相进口部,为T形结构的旁通部,其内部形成分散相通道,所述分散相通道位于竖直方向;以及
微液滴出口部,为T形结构的另一直通部,其内部形成微液滴通道;
其中,所述连续相通道、分散相通道和微液滴通道在微流控芯片的内部交汇,在交汇处靠近微液滴通道的一侧,形成锥形通道,所述锥形通道朝向下游方向,其内径逐渐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相通道和微液滴通道正对设置,构成微流控芯片的主通道;
在所述主通道与分散相通道的交汇处,主通道的内径变窄,形成收缩通道,在收缩通道的下游形成所述锥形通道,该锥形通道的内径逐渐变大,逐渐恢复成与主通道上游内径相同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通道的纵剖面所呈的张角介于30°~6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道和分散相通道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者方形,其中:
所述分散相通道的内径介于170μm~190μm之间;
所述主通道中,收缩通道的内径介于200μm~300μm之间;除收缩通道和锥形通道之外的部分的内径介于800μm~1000μ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相通道包括:
上游侧的内连接部,其内侧设置内螺纹;以及
下游侧的锥形结构,与所述内连接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由3D打印技术的立体光固化成型法制备,其材料为光敏树脂。
7.一种微液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状件和连接头;以及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芯片;
其中,所述管状件插入所述连接头内,通过该连接头伸入所述微流控芯片的分散相通道内,所述管状件、连接头和微流控芯片为可分离、可拆卸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液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件为PEEK管,所述连接头为PEEK管连接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液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流控芯片中,分散相通道包括:上游侧的内连接部,其内侧设置内螺纹;以及下游侧的锥形结构,与所述内连接部连通;
所述PEEK管连接头包括:具有外螺纹的外连接部及呈锥形的锥形部,其中,所述外连接部的外螺纹与微流控芯片的分散相通道的内连接部的内螺纹相匹配;锥形部与微流控芯片的分散相通道的锥形结构的形状匹配;
其中,所述PEEK管连接头插入微流控芯片的分散相通道内,所述PEEK管连接头和微流控芯片通过螺纹之间的匹配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液滴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胶圈,挤压于PEEK管连接头的锥形部的外壁和外侧的微流控芯片的分散相通道的锥形结构的内壁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391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