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上盖及包含该绝缘上盖的电芯模组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6462.9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林少波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包含 模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绝缘上盖及包含该绝缘上盖的电芯模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芯模组的各方面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基于方形电芯设计的电池模组存在整体模组尺寸大、加工制造成本高、效率低下、能量密度低、结构复杂等缺陷和不足,电池模组在整个组装中属于子系统,在传统的组装中低压线束需要单独串联至每串电芯,这样使得在后续的组装中生产效率很低,不利于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的电芯模组结构,使其具备尺寸小、能量密度高、加工制造成本低且集成单独的采集模块等诸多优势,使得整个装配具有很高的效率,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芯模组具有一种对电芯进行盖合的模组上盖,以往的模组上盖往往做成一体式结构,这样一旦模组的电芯数量发生变化,哪怕增加或减少一个电芯都会改变模组上盖的长度,这样对于开模件是极其浪费的。另一方面电芯的串并数也经常需要改变,相同数量电芯组成的模组串并数不同也会改变模组盖的结构,当电芯串数为基数时,模组的正负极引出端为异侧,而当电芯为偶数时,模组的正负极为同侧,这就决定了相同数量电芯模组的多样性,也就造成模组盖的多样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绝缘上盖及包含该绝缘上盖的电芯模组结构,使得绝缘上盖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可以随着电芯数量的变化而进行长度调节,更好适应电芯串并数改变而出现正负极引出端为同侧或异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绝缘上盖,包括:中间模组盖、左侧模组盖、右侧模组盖;
所述左侧模组盖及所述右侧模组盖分别位于所述中间模组盖的两侧,所述中间模组盖设有中间卡扣,所述左侧模组盖设有左侧卡扣,所述右侧模组盖设有右侧卡扣;
所述左侧模组盖设有左侧横向定位块,所述右侧模组盖设有右侧横向定位块;
所述左侧模组盖具有左侧纵向定位插板,所述右侧模组盖具有右侧纵向定位插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模组盖的一板面具有加强筋。
一种电芯模组结构,包括上述的绝缘上盖,还包括:收容箱体、多个电芯、电连接托盘、多个连接片、FPC采集线束及信号采集板;
多个所述电芯依次排列并收容于所述收容箱体内,所述电连接托盘贴合于多个所述电芯依次排列形成的顶面上,所述电连接托盘开设有与所述电芯的正负极一一对应的正负极卡位孔,所述电芯的正负极穿设并限位于所述正负极卡位孔内;
多个所述电芯的正负极通过多个所述连接片形成串/并联,所述FPC采集线束具有一条集成线束片及多条信号采集片,所述集成线束片贴合于所述电连接托盘远离所述电芯的板面上,多条所述信号采集片与多个所述连接片一一对应并电性连接;
所述绝缘上盖盖合于所述收容箱体的一开口端;
所述信号采集板安装于所述收容箱体上,所述集成线束片上设有与所述信号采集板信号连接的线束插件。
绝缘上盖通过设置中间模组盖、左侧模组盖、右侧模组盖,使其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可以随着电芯数量的变化而进行长度调节,更好适应电芯串并数改变而出现正负极引出端为同侧或异侧的问题。
电芯模组结构通过设置收容箱体、多个电芯、电连接托盘、多个连接片、FPC采集线束、绝缘上盖、信号采集板、导热硅胶,并对各个部件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升了电芯模组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芯模组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芯模组结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电芯模组结构的进一步分解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连接托盘的结构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连接托盘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6为图3所示的左铜排的结构图;
图7为图3所示的左绝缘板的结构图;
图8为图3所示的绝缘上盖的结构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绝缘上盖的分解图;
图10为图3所示的连接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64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