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蔬防腐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6593.7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0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冯凤琴;徐晓卉;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腐 保鲜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防腐剂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果蔬防腐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LAE,CAS No.60372-77-2)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式如下图:
LAE具有阳离子的头部和非极性的尾部,油水分布系数很低,能够在产品的水相中富集,水溶性好(20℃,247g/kg),特别在水基质的体系中有较强的抑菌效果且在pH 3~7范围内化学性质稳定。LAE具有很强的抑菌能力,可作为食品级防腐剂使用。相关的毒性试验表明,LAE经摄入后,可以在人体内迅速水解并转化为内源性成分,它们最终作为二氧化碳和尿素排泄。因此,在规定的剂量内使用LAE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危害。LAE的低毒性和高抑菌活性使得其成为控制食品微生物的较好选择。
2005年,美国FDA批准LAE为GRAS(一般公认安全)类食品添加剂,2007年通过了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的安全食品认证,2011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将LAE列入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中,许可LAE作为防腐剂用于20多种食品及生鲜农产品中。
有研究表明,虽然LAE有很高的抑菌活性,但当添加在成分复杂的食品体系如肉制品中时,极容易与食品中一些成分相互作用,导致抑菌防腐能力有所下降。
柑橘类水果和青椒是目前食用非常广泛的果蔬,但也很容易出现腐烂现象,不易保藏。而这类带皮食用的果蔬对防腐剂的安全性要求也更高,因此对其的防腐保鲜难度会更大。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果蔬保鲜剂主要分为化学合成类保鲜剂和天然保鲜剂。虽然一些天然保鲜剂安全性高,但是其生产成本也往往很高,所以化学保鲜剂仍是主流。化学保鲜剂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化学物质残留后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安全、高效、绿色的化学果蔬保鲜剂是目前市场所需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果蔬防腐保鲜剂,选用食品级安全防腐剂替代目前常用的化学保鲜剂在达到良好保鲜效果的同时,提高果蔬的食用安全性。
一种果蔬防腐保鲜剂,活性成分包括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和尼泊金甲酯钠,两者质量比为0.25~4:1。所述两种原料均为食品级安全防腐剂。
本发明在体系外联合药敏试验中发现,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和尼泊金甲酯钠联用时的部分抑制浓度指数(FIC)为0.375。目前,相关文献表明,两种抑菌剂联用时,FIC<1说明二者有协同抑菌作用,且FIC越小,说明二者协同效果更好。因此,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和尼泊金甲酯钠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果蔬防腐保鲜剂中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与尼泊金甲酯钠质量比为2~4:1。
作为优选,所述果蔬防腐保鲜剂还包括成膜剂。成膜剂的使用有助于保鲜剂附着于果蔬表面,利于保鲜剂中的活性成分有效发挥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成膜剂为壳聚糖。壳聚糖作为成膜剂,能抑制果蔬呼吸代谢和水分蒸发。壳聚糖为阳离子多糖,与带正电荷的LAE联用不会发生静电结合而沉淀。此外,LAE水溶液为弱酸性,壳聚糖在弱酸性环境下能更好溶解。
作为优选,所述果蔬防腐保鲜剂还包括有机酸水溶液。为了促进壳聚糖的溶解,可选择添加有机酸助溶。所述有机酸可选用醋酸或柠檬酸。所述果蔬防腐保鲜剂的pH值为3.5~5。
具体地,所述果蔬防腐保鲜剂,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0.04~0.08%、尼泊金甲酯钠0.03~1.0%、壳聚糖1~2%、醋酸或柠檬酸0.5~2%、其余为水。
作为优选,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包括: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0.06~0.08%、尼泊金甲酯钠0.03~0.05%、壳聚糖1~1.5%、醋酸或柠檬酸0.5~1%、其余为水。
作为优选,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组分包括:Nα-月桂酰-L-精氨酸乙酯盐酸盐0.06%-0.08%、尼泊金甲酯钠0.03%-0.04%、壳聚糖1.5%、醋酸0.5%、其余为水。该配比能使储藏25d的金桔的好果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腐烂指数明显降低,能达到阳性对照噻苯咪唑相当的防腐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65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