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或金属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56827.8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5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田植群;张潇然;沈培康;刘宗;吕丹丹;梁立喆;尹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C01B32/205;C01B32/914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吉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5 | 代理人: | 林鹏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掺杂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或金属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采用2,6‑二乙酰基吡啶与2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单体,在溶剂、催化剂和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反应,形成亚氨基吡啶配体聚合物;(2)将步骤(1)所得亚氨基吡啶配体聚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热裂解处理,得到氮掺杂碳材料,后处理,即得。本发明制备所得氮或金属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的含氮重量约占0.5%~10%,热裂解聚合物后得到产品的产率为29~57%,产品BET约300m2/g至1500m2/g,用作超级电容时表现出大的电容特征,用作锂电池电极材料时,表现出良好的储锂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能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或金属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是自然界来源最为广泛的元素之一,存在多种同素异形体类型,结构从一维到三维。碳是一种理想的基体材料,具有成本低,导电性良好,比表面积大,结构及稳定性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在能源材料、医用材料、催化材料中。对于氮掺杂材料而言,氮原子比碳原子多一个价电子,氮原子的掺入改变了周围碳原子的电子结构和能带隙,使碳材料的导电形式发生改变,使得自由载流子数量增加;氮掺杂进入六元环结构后可形成吡啶型,吡咯型及石墨型等含氮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可提高碳材料表面活性,还可对其电子结构进行调节,且氮原子的尺寸大小及电负性均与碳原子不同,在材料内部造成电荷的重新排布及因掺杂引起的晶体缺陷。同时,掺杂原子可引起自旋再分配从而产生新的更为优异理化性能,可作为具有吸附金属原子能力的活性位,增强金属原子与碳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氮碳掺杂方面的研究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目光。
目前研究的掺氮碳材料主要应用在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领域。掺氮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超级电容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其比能量大,质量轻,充放电效率高,且可充放电次数多,与二次电池相比,具有功率更高,循环稳定性更好的优点,而掺氮碳材料具有导电率高,比表面积大,抗腐蚀性能好,稳定性好等优点。将掺氮碳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氮原子很容易进入碳材料中,氮原子的掺入可作为电子供体,增大电容,也能润湿碳材料。在超级电容中可增大双电层面积,增加电容器的能量存储,且相容性良好,是一种优秀的超级电容器电池材料,如电沉积法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制备含氮碳化物用于超级电容器中,明显提高电容和导电率,目前广泛应用的掺氮碳材料有掺氮活性炭和掺氮石墨烯。
掺氮碳材料一般以化学氮和结构氮的形式存在于活性炭中,化学氮存在于炭表面,以氨基、亚硝基的形式存在,而结构氮占据着碳骨架位置。氮掺杂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一般有原位掺氮法,后处理法和直接合成法[Adv.Funct.Mater.,2012,22,1069.]。原位掺氮法是以富氮前驱体作为氮源与碳源,如选用聚吡咯、聚苯胺等高聚物以及葡萄糖、蔗糖等,当使用气体乙腈时,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或模板法制得多孔结构材料[Nature,2010,468,549.]。后处理法是在具备碳源时掺入氮源,如引入氨气、乙二胺等富氮化合物,后处理时通过热处理法,等离子体处理法和水合肼处理法得到。如氮原子掺入石墨烯中,以吡啶氮,吡咯氮和石墨氮形态存在。直接合成法如化学气相沉积法[ACS Nano,2012,6,5259.],是在硅基板上附着铜,在氢气800℃的氛围下化学气相沉积得到掺氮石墨烯。隔离生长法、溶剂热法,如以尿素作为氮源,与氧化石墨烯液相混合后,冷冻干燥除水,在惰性气体氛下经600℃热处理得到掺氮石墨烯[Adv.Ener.Mater.,2012,2(7):884-888.]。电弧放电法,在氢气和氮源氛围中,碳电极之间进行电弧放电得到掺氮碳材料。其它还有等离子体放电法,在氨气下微波加热石墨,获得掺氮石墨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6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量检测卡
- 下一篇:一种地铁车载信号速度传感器测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