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PS模块框体连接桥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8560.6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9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吴能森;林炜;刘洋清;施惠明;吴承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86 | 分类号: | E04B2/8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eps 模块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EPS模块框体连接桥。
背景技术
EPS模块技术在建筑工程应用中,空腔结构作为EPS模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通过连接桥在EPS模块之间形成空腔结构也是一种重要方法。目前,连接桥的形式与种类多样,如山东省《EPS模块外保温系统技术规程》DB37/T000-2014中的有标准Ⅰ型、标准Ⅱ型、自由Ⅰ型和自由Ⅱ型四种以及鸿盛房屋节能体系中的普通型(PL)和加强型(JL)两种等,这些连接桥与EPS模块形成空腔结构,装配时,需要先在EPS模块上打孔(对拉螺栓孔),接着在EPS模块两侧支护木模,最后用对拉螺栓锁紧固定,接下来先想办法把钢筋定位捆绑好,再浇灌混凝土,施工工序多,工序复杂,过程繁琐,需要消耗过多的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EPS模块框体连接桥,简化墙体施工工艺流程,节省人力物力和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EPS模块框体连接桥,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外设的相邻的两个EPS模块之间,所述支撑件的顶面和/或底面设有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的底面设有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凹槽的直径与钢筋的直径适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支撑件设置在外设的两个EPS模块之间,支撑件对EPS模块起到有效的支撑连接作用,支撑件为框体结构,结构牢固,支撑件的左右侧面均连接有EPS模块支撑件的顶面和/或底面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的底面设有圆弧凹槽,通过圆弧凹槽限位钢筋,对钢筋进行定位和支撑,便于钢筋的快速定位安装,节省安装工时,节约劳动力,提高建筑物现场施工的速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EPS模块框体连接桥的断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EPS模块框体连接桥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板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4的A-A断面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4的B-B断面剖视图。
标号说明:
1、支撑件;2、螺钉;3、垫板;4、EPS模块;5、混凝土;
11、矩形凹槽;12、圆弧凹槽;13、斜面;14、侧板;15、薄板件;
151、燕尾槽;16、固定安装部;17、螺纹孔;18、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两个EPS模块之间连接有框体结构的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底部设有圆弧凹槽用来安放钢筋,使钢筋定位快速便捷,节省工时,提高建筑物现场施工的速度和效率。
请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EPS模块框体连接桥,包括支撑件1,所述支撑件1设置在外设的相邻的两个EPS模块4之间,所述支撑件1的顶面和/或底面设有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矩形凹槽11,所述矩形凹槽11的底面设有圆弧凹槽12,所述圆弧凹槽12的直径与钢筋的直径适配。
优选地,所述圆弧凹槽12的形状为半圆弧。
由上述描述可知,圆弧凹槽12的形状为半圆弧,与钢筋接触面积大,定位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1的顶面和底面上对称设有所述矩形凹槽11和圆弧凹槽12。
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撑件1上的矩形凹槽11和圆弧凹槽12对称设置,使支撑件1结构对称,外形美观。
优选地,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凹槽1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钢筋之间的距离相同。
由上述描述可知,矩形凹槽1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钢筋之间的距离相同,使支撑件1的上端和下端均可以对钢筋进行定位;根据墙壁的厚度和放置钢筋的数量来设置圆弧凹槽12的数量,一个矩形凹槽11的底部设有一个或者两个圆弧凹槽12,圆弧凹槽12的数量与钢筋的数量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1的矩形凹槽11中设有斜面13,所述矩形凹槽11的侧面底部通过所述斜面13与圆弧凹槽12的靠近该侧面的边缘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矩形凹槽11的侧面底部通过斜面13与圆弧凹槽12连接,便于将钢筋快速准确放置在圆弧凹槽12中。
进一步的,还包括螺钉2,所述支撑件1的侧面设有螺纹孔17,所述螺钉2与所述支撑件1上的螺纹孔17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8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尘自动化分离系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洗砂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