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工防护聚脲材料的混凝土底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8980.4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3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谭界雄;史立彤;刘锐;姜鹏波;卢建华;高大水;彭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175/04;C09D175/06;C09D7/12;C08K5/134;C08K5/5435;C08K5/544;C08G18/12;C08G18/48;C08G18/44;C08G18/66;C08G18/32;C08G18/3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工 防护 材料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水工防护聚脲材料的混凝土底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制备A组分材料:称取多元醇,将多元醇加入容器中,开启搅拌器;加热至110~120℃,真空泵抽真空,在真空度为-0.1~-0.08MPa时脱水去除原料水,直至原料含水率下降到小于或等于万分之三;将液料温度冷却至20-30℃;称取溶剂、异氰酸酯,溶剂通过分子筛处理脱水,将脱水后的溶剂、异氰酸酯加入到容器中,升温至50℃,搅拌反应0.5-1小时后,缓慢升温,反应3-4小时,检测NCO%;当NCO%达到设计值98-102%后,将料液降温至50℃;称取偶联剂,将偶联剂加入料液中,搅拌0.5小时,出料,即得A组分材料;
步骤2:制备B组分材料:称取扩链剂、抗氧剂、溶剂,溶剂通过分子筛处理脱水;将扩链剂、抗氧剂、溶剂加入容器中,开启搅拌器,将料液温度加热至50-80℃,搅拌2小时;将料液温度降至30℃,出料,即得B组分材料;
步骤3:使用时,将A组分材料与B组分材料混合,利用机械搅拌或手动搅拌3-5分钟至混合均匀,通过喷涂、滚涂、刷涂的方式涂布于基材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工防护聚脲材料的混凝土底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缓慢升温的温度由50℃升至80-90℃或110-120℃;所述步骤3中,使用时,所述A组分材料与所述B组分材料的质量比为2: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工防护聚脲材料的混凝土底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组分材料由异氰酸酯、多元醇、偶联剂、溶剂组成;所述B组分材料由扩链剂、抗氧剂、溶剂组成;所述A组分材料由按重量份数计为70-134份异氰酸酯、80-150份多元醇、2-20份偶联剂、50-150份溶剂组成;所述B组分材料由按重量份数计为25-75份扩链剂、1-5份抗氧剂、50-140份溶剂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工防护聚脲材料的混凝土底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组分材料由按重量份数计为80-105份异氰酸酯、90-130份多元醇、5-15份偶联剂、75-110份溶剂组成;B组分材料由按重量份数计为40-65份扩链剂、1-4份抗氧剂、80-120份溶剂组成。
5.根据权利要3所述的一种水工防护聚脲材料的混凝土底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组分材料由按重量份数计为85-87份异氰酸酯、113-115份多元醇、13-15份偶联剂、85-87份溶剂组成;B组分材料由按重量份数计为57-59份扩链剂、1-3份抗氧剂、91-93份溶剂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工防护聚脲材料的混凝土底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A组分材料由按重量份数计为43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3份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76份分子量为2000的聚氧化丙烯二醇、38份分子量为2000的聚碳酸酯二元醇、14份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86份乙酸丁酯组成;所述B组分材料由按重量份数计为35.5份3,3'二氯-4,4'-二苯基甲烷二胺、20.5份4,4'-双仲丁基二苯基甲烷、2份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酸酯、92份乙酸丁酯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898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