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顶供电接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59087.3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3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葆麟;杨飞;佟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问众智能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 | 分类号: | B60R16/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顶 供电 接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顶供电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用户多在汽车的后视镜区域安装导航仪、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等电子设备,这些设备的安装需要自行设置一条供电线,这条供电电线一端连接到加装的电子设备上,另一端连接到汽车前仪表台下的供电电路板上或者连接到点烟器上。电子设备的供电线连接点烟器的方式比较简便易行,但是,使用体验很差,这根从上而下悬挂在驾驶与副驾驶位中间的电线,不仅影响视线,而且还经常妨碍驾驶操作;电子设备的供电线连接到汽车仪表台下的供电电路板上的方式,导线不会影响视线和妨碍驾驶,但是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才能安装,另外,当用户需要更换设备或改变供电方式时,例如从汽车插入钥匙启动供电,拔出汽车钥匙后停止供电的模式转换成停车拔下钥匙后,一直持续为设备供电的模式,就需要重新连接汽车仪表台下的供电线接口,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方便地连接和使用导航仪、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等在汽车后视镜区域安装安装的电子设备的车顶供电接口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顶供电接口装置,包括:壳体,电路板,导线,供电插口,所述壳体连接在汽车的车顶与前挡风玻璃的转角位置处,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汽车的电路系统,所述供电插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侧表面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车顶供电接口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式切换开关,所述供电模式切换开关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前侧表面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导线具有两组,一组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汽车的电池直供电源,另一组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汽车的启动后供电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插口包括USB电源供电插口和DC电源供电插口。
本发明通过壳体连接在汽车的车顶与前挡风玻璃的转角位置处,方便与安装在后视镜位置处的导航仪、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等电子设备相连,为它们供电。本装置中导线直接与汽车的内部电路系统相连,不会暴露在外侧,不影响汽车的内部空间,也不会对汽车的驾驶造成影响。本装置采用两组导线,一组连接电路板与汽车的电池直供电源,另一组连接电路板与汽车的启动后供电电源,并通过供电模式切换开关可以方便地切换供电方式。USB电源供电插口和DC电源供电插口等多种供电插口的设置,一次性提供多功能、多规格的供电插口,使安装的电子设备可以就近取电,使设备提供方和用户都不用配备尺寸很长的供电线和多种电线接头去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和不同车型接口。同时,还解决了在更换不同供电接口设备时,需要到专业汽车修理厂更换电源线,多次支付改装费用以及更换时间周期长的问题。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车顶供电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为:
1壳体
4供电插口
41 USB电源供电插口
42 DC电源供电插口
5供电模式切换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顶供电接口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电路板(图中未示出),导线(图中未示出),供电插口4,所述壳体1连接在汽车的车顶与前挡风玻璃的转角位置处,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汽车的电路系统,所述供电插口4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前侧表面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相连。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的车顶供电接口装置还包括:供电模式切换开关5,所述供电模式切换开关5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前侧表面上,且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所述导线具有两组,一组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汽车的电池直供电源,另一组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汽车的启动后供电电源。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供电插口4包括USB电源供电插口41和DC电源供电插口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问众智能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问众智能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59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态背景提取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模板匹配的目标识别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