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0019.9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1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潘伟;陈东海;邵奇奇;程裕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5/06 | 分类号: | B01F5/06;B01F3/04;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4120 | 代理人: | 周发军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淮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细 气泡 产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泡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适用于产生微气泡、纳米气泡等微细气泡的装置,即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含有微细气泡的(毫米、微米、纳米尺寸的气泡)的气液混合流体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各个行业和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
在水中形成的气泡根据其尺寸而分类成毫米气泡或微气泡(进一步而言,为微纳米气泡以及纳米气泡等)。毫米气泡是某种程度上的巨大的气泡,且在水中迅速地上升而最终在水面破裂消失。与此相对,直径为50μm以下的气泡具有如下特殊的性质,即由于微细所以在水中的停留时间长,由于气体的溶解能力优异所以在水中进一步缩小,进而在水中消失(完全溶解),通常将上述直径在50μm以下的气泡称为微气泡,对直径更小的微纳米气泡(直径为10nm以上且小于1μm)以及纳米气泡(直径小于10nm)称为微细气泡。
现有技术的微细气泡产生装置不足以产生充足量的气泡且由于微细气泡产生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很难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复杂的气液混合机构也能够产生充足量的气泡,利用液体在管道中的压力变化将液体中溶解的空气析出,进而能够使微细气泡或微细气泡产生量提高至已知技术所无法实现的高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所述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包括:进水管,至少一个出水管以及至少一个空化管。
所述进水管包括外部进水管实体部和内部进水管中空部。
所述出水管包括外部出水管实体部和内部出水管中空部。
所述空化管包括外部空化管实体部和内部空化管中空部。
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空化管的一端垂直连接,其夹角为90度。
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空化管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其夹角为90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无需复杂的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就可以产生微细气泡且微细气泡产生效果优异。
2、本发明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加工生产相当简单且生产成本低廉,利于大面积普及使用。
3、本发明应用面广泛,不仅可适用于家庭、办公场所等环境的除尘,由于本发明微细气泡产生效果优异,还可适用与工厂、饭店等环境较为恶劣地的除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进水管,出水管和空化管中心线不在同一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同一平面线形排列组合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同一平面回形排列组合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立体排列组合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空化管中空部设置冲击部位置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微细气泡产生机构中空部截面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细气泡产生机构,所述微细气泡产生机构包括:进水管1,出水管2,空化管3;
所述进水管1包括外部进水管实体部11和内部进水管中空部12;
所述出水管2包括外部出水管实体部21和内部出水管中空部22;
所述空化管3包括外部空化管实体部31和内部空化管中空部32;
所述进水管1的一端与空化管3的一端垂直连接,其夹角为90度;
所述出水管2的一端与空化管3的另一端垂直连接,其夹角为90度。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1,空化管3和出水管2的中心线可以在同一平面,其目的是为了减小微细气泡产生机构所占用的空间,以适应对空间有特殊要求的环境使用。
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31,空化管33和出水管32的中心线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其目的是为使微细气泡产生机构适应对进水和出水位置有特殊要求的环境下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淮南市知产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00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装机器人用的冷却水供给单元
- 下一篇:一种光伏智能运维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