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车位锁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0253.1 | 申请日: | 2017-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5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涛 |
主分类号: | E01F13/04 | 分类号: | E01F13/04;E04H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车位锁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停车位控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车位锁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自动型车位锁有两种:主流模式是车位锁+遥控器组成。车主在车辆进出场时通过遥控器控制车位锁的上锁和解锁。另一种模式是通过手机APP+车位锁组成,车主进场时部分车位锁可以自动解锁,但出场时需要通过APP控制车位锁上锁。这两种模式都需要车主参与车位锁的上锁和解锁且不能由停车场物业管理方统一自动调配车位资源。
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由停车场物业管理方统一自动调配车位资源的智能车位锁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车位锁及其工作方法,该智能车位锁具有能够由停车场物业管理方统一自动调配车位资源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车位锁,所述智能车位锁包括: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控制车位锁各个模块的不同状态产生不同的控制动作;车辆感应模块,所述车辆感应模块用于感应车位的使用状态,所述车辆感应模块通过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车位锁,所述车位锁通过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车位锁包括: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用于给所述给车位锁供电;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于所述电池模块;智能终端模块,所述智能终端模块通过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连接于所述主控模块。
在本发明中所述智能车位锁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感应模块可以为地磁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智能车位锁的工作方法,当车辆驶入停车位时,所述车位锁通过短距离无线模块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广播报文,通知手持所述智能终端模块车主车位锁的存在,同时手持智能终端模块车主收到所述车位锁发送的广播报文并判断发送广播报文的车位锁是否为与该手持智能终端模块车主绑定的所述车位锁,如果是所述车位锁,则所述智能终端模块发送车位锁解锁请求,否则忽略收到的报文并继续接受广播报文;当车辆驶离停车位时,所述车位锁通过车辆感应模块在车位使用状态时检测到光线产生较大变化,所述车位锁启动所述短距离无线模块检测与之绑定的智能终端模块,如果检测到该手持智能终端模块则确认汽车驶出车位,延时10秒锁上所述车位锁,如果未检测到手持智能终端模块,将车位光线变化状态通过停车场车位锁控制设备发送到所述主控模块,等待系统确认车辆出场,所述车位锁收到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汽车离场确认信息后锁上车位锁,车位空闲状态确认后,所述车位锁通过停车场车位锁控制设备将车位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更新停车场空闲车位数据。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主控模块、车辆感应模块、车位锁、电池模块、智能终端模块和车位锁互相配合,实现了由停车场物业管理方统一自动调配车位资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智能车位锁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车位锁,智能车位锁1包括:主控模块101,主控模块101用于控制车位锁各个模块的不同状态产生不同的控制动作;车辆感应模块102,车辆感应模块102用于感应车位的使用状态,车辆感应模块102通过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103连接于主控模块101;车位锁104,车位锁104通过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103连接于主控模块101;车位锁104包括:电池模块1041,电池模块1041用于给给车位锁104供电;驱动电机1042,驱动电机1042连接于电池模块1041,驱动电机1042由主控模块101根据各个模块的不同状态控制驱动电机1042完成车位锁104的上锁和解锁动作;智能终端模块105,智能终端模块105通过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103连接于主控模块101。其中,短距离无线通讯模块103负责与停车场的车位锁104控制设备或车主的手持智能终端模块105通讯,协同主控模块101完成车辆的上锁、解锁、计费、计时、车位状态上报停车场管理系统等功能。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优选一实施例中,车辆感应模块102可以为地磁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涛,未经刘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0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