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棉花秸秆综合利用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60404.3 申请日: 2017-01-25
公开(公告)号: CN106915736B 公开(公告)日: 2019-08-06
发明(设计)人: 朱明;刘涵;王吉峰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凯风泰智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1B32/05 分类号: C01B32/05;C05F15/00;C05G1/00;B01J20/20
代理公司: 北京律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4 代理人: 全成哲
地址: 100190 北京***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棉花 秸秆 综合利用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棉花秸秆综合利用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棉花秸秆进行处理,除去棉叶和棉壳,将棉叶和棉壳粉碎,然后通过发酵处理制成肥料,同时将除去棉叶和棉壳的棉花秸秆截成段材,制成生物炭。该方法能够使棉花秸秆得到充分利用,在制得生物炭的同时可以得到生物有机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秸秆综合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大而广。但是,大部分秸秆在田间、地头或场院被烧掉,或者农户直接用作生活燃料,或者将秸秆弃置不用乱堆乱放。这样做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还严重污染了环境。随着畜牧业、工业的发展,秸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我国秸秆的利用方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我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1/4以上,在生产棉花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棉花秸秆废弃物。据统计,我国有超过50%的棉花秸秆被废弃或燃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若能将这些丰富的废弃秸秆有效利用,不仅能变废为宝、造福于民,还能提高棉花种植的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对棉花秸秆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报道较多,然而多集中在制浆造纸、发酵饲料、建筑材料、化工产品原材料及制造食用菌等方面。

CN105177052A公开了一种秸秆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处理:将收集的全部秸秆用常规方法进行预处理;步骤二,水解:将预处理后的秸秆全部放入水解池,在上部用喷淋头喷淋混合液;步骤三,厌氧:收集水解池底部的水解液,用输送泵打入厌氧池,进行厌氧发酵;步骤四,收集液体:将厌氧池出水一部分排入调节池中,一部分排入好氧池中;好氧池出水进入沉淀池中,沉淀池出水排入调节池中;步骤五,回喷:将调节池中的混合液,用回喷泵通过水解池上的喷淋头回喷至水解池上部;步骤六,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六,至不产气时止但不超过第二年秸秆收获季;步骤七,出料:将水解池中的固形物取出。

CN103740585A公开了一种秸秆沼气发酵系统,涉及微生物学相关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主要结构包括发酵池,以及发酵池的顶部设有的进料管和沼气管,发酵池底部设有排渣口,发酵池的池体为双层三段式的圆柱体结构。

CN102453676A公开了一种秸秆发酵剂,主要包括重量百分数如下的微生物组分:粪鬼伞0.2-0.4份、青霉0.1-0.3份、木霉0.1-0.3份和墨汁鬼伞0.2-0.5份。

CN103146606A公开了一种高效秸秆发酵微生物菌剂,包括白腐真菌、嗜酸乳杆菌、绿色木霉、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

CN102337143A公开了一种秸秆炭化方法,其包括:A高温气体活化、压制:将软质秸秆稻草、麦秸、稻壳粉碎后在高压条件下制成棒状固体物;B、炭化:将A步骤的棒状固体物放入秸秆汽化炉中,点火使秸秆在秸秆汽化炉中部分燃烧,所产生的热能使其余秸秆碳化,秸秆碳化后可得到原秸秆干重的40~60%的秸秆碳;C、破碎成颗粒,通过转炉与800~1000℃左右水蒸汽进行活化造孔,再经过漂洗、干燥、磨粉等工艺制成活性炭。

CN102786970A公开了一种农作物秸秆连续有氧快速炭化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风干切割后的秸秆以一定的进料速率连续输送至炭化反应器中进行炭化反应,通入空气并点燃部分秸秆为整体炭化提供热量,炭化反应生成的炭以一定的出炭速率连续输出;(2)经过步骤(1)炭化反应之后,秸秆转化成的炭经由带有冷却水套的封闭螺旋输送器送出,出炭温度低于80℃。

CN105879838A公开了一种改性棉花秸秆生物质炭制备重金属高效吸附剂的方法,(1)把洗净烘干的棉花秸秆剪碎,粉碎过20-100目筛后,在马弗炉中于300℃温度下炭化3-6h即得;(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棉花生物质炭中先加入0.3mol/L KMnO4溶液,再加入质量分数为60%HNO3溶液,85-95℃恒温加热2.5-3.5h,过滤、清洗、烘干后得到改性后的产物,所述生物质炭与KMnO4溶液和HNO3溶液的用量比为1g:(7-7.8)ml:(3.3-4.0)m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凯风泰智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凯风泰智能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04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