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部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1249.7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6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丁贤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贤根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娜;刘芳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部 识别 方法 | ||
一种面部识别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的人脸视频、图像序列和音频步骤,面部动作识别和访问对象身份识别步骤,输出动作指令和依据保密关系访问保密信息步骤,实现用面部动作来驱动宿主系统的指令和隐私保密,实现用户账户密码活体认证。可识别出无意识动作如眨眼睛;识别出有意识动作,如眨眼、皱眉、张嘴、点头等动作,同时还提出语义指令识别方法,用这些动作去驱动宿主子系统的各种功能。此外,在访问对象和被访问信息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保密关系,依据人脸识别,完成保密信息面向访问对象的保密。采用人工智能网络算法、模糊识别算法、遗传算法来完成面部动作的识别。用于保密社交、保密隐私、VR、AR、MR、头盔操作、金融支付、游戏和手机APP。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面部识别方法,一种基于人脸识别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表情识别并实现后续驱动的方法,属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脸识别与人工智能的发展,认人这一工作也越来越成熟。百度推出的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人类的水平。但是作为使用人脸的表情动作的识别以及驱动智能化设备,目前的研究及成果尚数鲜见。
本发明人对于现有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
1、基于人脸识别的技术虽然很多,但都是通过人脸识别来确定用户身份。
2、中国专利申请201510297334.4披露了一种基于人脸表情动作识别的技术,其核心特征是云服务器端接受用户的表情照片作为账户注册,然后用于账户验证。另一个中国专利申请201210061716.3,也是用于云服务器端接受用户发送的表情再予以验证。
3、中国专利申请201410301696.1披露了基于眼球运动检测的技术,其核心特征是通过拍摄眼睛前后的图片,来判断眼睛的运动方向,从而实现翻页功能。
4、中国专利申请201410227002.4披露了一种眼睛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和方法,其核心特征是通过眼睛的照片来判断眼睛的开闭,提出计算方法。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的不足:没有使用人脸面部动作来操作;没有采用一一对应的保密关系;社交聊天是没有利用人脸动作来增加趣味性。
现有技术之所以存在上述不足,一方面,是因为应用的推动尚没有到来。以智能手机APP为例:现在还是处在替代PC软件的末期,一个全新的、完全脱胎换骨的人工智能时代尚处于萌芽阶段;另外一方面,基于人脸表情动作的识别技术也刚刚引起创新者的注意,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少,相关的技术信息也非常少;第三,本领域技术人员现阶段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通过人脸来识别人的身份,而不是识别人的意图。
本发明人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人脸的表情动作,例如:眨眼、皱眉、张嘴、点头、摇头灯动作,不仅是人们习惯的表情方式,更是符合人类的心理活动的表达。再进一步,语义识别,更是最直接表达人类意图的最佳方式。如果能够较好地识别它们,在很多场景中,将会改善对于设备的操作。例如智能头盔,可以让驾驶员凭借这项技术,就可以解放手脚;在隐私保密和社交保密场合,这项技术也能够改善对于隐私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部识别方法,通过对面部视频或图像序列,识别面部动作,以此去驱动宿主系统的下一步指令。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面部识别方法,以下简称本方法,它至少包含:
采集人脸视频和/或人脸图像序列的步骤;
依据所述人脸视频和/或人脸图像序列识别面部动作的步骤;
基于所述面部动作输出驱动指令的步骤。
在前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在本发明的另一些方案中可以采用如下列的一种或者多种局部改进的措施:前述采集人脸视频和/或人脸图像序列的采样频率不小于每秒5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贤根,未经丁贤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12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保持媒体以及信息处理系统
- 下一篇:流程配置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