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换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1365.9 | 申请日: | 2017-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77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郑秀丽;徐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14 | 分类号: | H04W8/14;H04W3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换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切换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用以在MN从旧接入网络切换至新接入网络的过程中,减小切换时延。方法包括:MN经PAR向NAR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AR构建转交测试初始化消息,并向CN发送转交测试初始化消息;转交测试初始化消息包括MN的NCoA,用于根据NCoA向CN请求转交密钥生成令牌;MN从PAR切换至NAR;MN接收NAR发送的来自CN的转交密钥生成令牌;MN根据转交密钥生成令牌与CN绑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移动互联网协议版本6(英文:mobile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缩写:MIPv6)为移动节点(英文:mobile node,简称:MN)提供了家乡地址(英文:home address,缩写:HoA)和转交地址(英文:care-of address,缩写:CoA)。当MN移动至外地网络时,可以获得该外地网络支持的一个CoA,然后,MN通过向通信对端节点(英文:corresponding node,缩写:CN)告知HoA与CoA之间的映射关系,使得CN能够获知CoA,从而与MN绑定,以实现MN利用CoA与CN通信。
MN在旧接入网络中时,可以经旧接入网络中的旧接入路由器(英文:previousaccess router,缩写:PAR)与CN通信。MN从旧接入网络切换至新接入网络时,首先MN需要断开与旧接入网络中的PAR的连接,并建立与新接入网络中的新接入路由器(英文:newaccess router,缩写:NAR)的连接;然后,MN获取新接入网络支持的一个新转交地址(英文:new CoA,缩写:NCoA),利用NCoA与CN绑定,以实现MN利用NCoA经NAR与CN通信。其中,旧接入网络可以是家乡网络,新接入网络可以是外地网络。或者,旧接入网络可以是一个外地网络,新接入网络可以是另一个外地网络。
在MIPv6中,切换时延包括MN断开与PAR的连接至MN利用NCoA与CN绑定所需的时间,可以理解的,在MN切换到NAR,但是尚未完成与CN的绑定更新时,CN保持向PCoA发送数据包,这些数据包路由到PAR后,将会发生丢包。
这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业务,如在IP协议上传输的语音(英文: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缩写:VoIP)业务,的传输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减小切换时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和装置,用以在MN从旧接入网络切换至新接入网络的过程中,减小切换时延。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可以包括:MN经PAR向NAR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NAR构建转交测试初始化消息,并向通信对端节点CN发送转交测试初始化消息;转交测试初始化消息包括MN的新转交地址NCoA,用于指示CN根据NCoA构建转交密钥生成令牌;MN从PAR切换至NAR;然后MN接收NAR发送的来自CN的转交密钥生成令牌;进而MN根据转交密钥生成令牌与CN绑定。该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在MN从PAR切换至NAR之前,通过指示NAR构建转交测试初始化消息,获得转交密钥生成令牌,从而在MN从PAR切换至NAR之后,MN可以直接接收NAR发送的转交密钥生成令牌,MN不需要向CN发送转交测试初始化消息,获取转交密钥生成令牌。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减小转交测试初始化消息时延,来减小绑定更新时延,进而减小切换时延。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N经PAR向NAR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可以包括:MN向PAR发送快速绑定更新FBU消息;FBU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FBU消息用于指示PAR向NAR发送切换初始化HI消息,HI消息中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该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是在验证NCoA的合法性的过程中携带在FBU消息和HI消息中由MN经PAR发送给NAR的,这样,可以减小信令开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13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