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态称重、扫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1494.8 | 申请日: | 201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瞿林飞;陈波;杨成武;金礼兵;蒋锋;马帅;田明丽;张俊伟;董明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海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4 | 分类号: | G06K7/14;G01G19/6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宋倩,奚华保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称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动态称重、扫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快递行业为了对快递包裹进行跟踪与管理,在网点和分拨中心收件时每件包裹都需要经过人工手动称重、扫码,普遍采用手持式扫码枪加台秤的方式,该方式虽能满足扫码及称重的需求,但是需要两个人同时操作才能完成,且效率较低,当遇到快递量较大时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出现“爆仓”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称重、扫码装置,只需要一个人将包裹放到扫码称重台上,该装置即可自动获取包裹的重量及条码信息,并在信息获取成功后将包裹输送到指定的输送装置中,操作简单,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动态称重、扫码装置,该装置包括底部机柜、固定在底部机柜上的上支架、放置在底部机柜内的控制主机、放置在底部机柜台面上的称重装置、固定在上支架顶部的扫码装置、放置在称重装置上的传输装置以及固定在上支架上的显示器和报警器,所述上支架顶部高于底部机柜台面,所述称重装置的输出端与控制主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扫码装置与控制主机交互式连接,所述传输装置的输入端、显示器的输入端和报警器的输入端均与控制主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主机与用户计算机交互式连接。
所述的动态称重、扫码装置,所述称重装置采用静态电子秤。
所述的动态称重、扫码装置,所述扫码装置由用于扫描条码的工业相机以及用于为工业相机补光的两个补光器组成,所述工业相机通过相机支架固定在上支架顶部中间,所述两个补光器分别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工业相机两侧且与工业相机平行,所述工业相机与控制主机交互式连接,所述补光器的输入端与工业相机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的动态称重、扫码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控制器、步进电机和输送带,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控制主机的指令并通过步进电机控制输送带的正反向传输及传输距离。
所述的动态称重、扫码装置,所述显示器通过机箱罩固定在上支架中部。
所述的动态称重、扫码装置,所述报警器有两个,分别固定在上支架两侧部。
所述的动态称重、扫码装置,所述上支架的高度可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集称重、自动扫码于一体,且能自动判断包裹重量及条码信息是否正确,并根据包裹重量及条码信息正确与否进行相应的报警提示及动态处理,只需要一个人即可完成原先需要两个人才能完成的称重、扫码工作,且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大大节省了快递包裹的运转时间及运营成本,同时本发明价格低廉、体积小巧,可作为一个独立单元添加到现有物流设备中,无需改动现有物流设备即可使用,便于在物流行业普遍推广,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动态称重、扫码装置,包括底部机柜1、上支架2、控制主机3、称重装置4、扫码装置5、传输装置6、显示器7和两个报警器8。上支架2固定在底部机柜1上,控制主机3放置在底部机柜1内。称重装置4采用静态电子秤,放置在底部机柜1的台面上。上支架2的顶部高于底部机柜1的台面。扫码装置5由用于扫描条码的工业相机51以及用于为工业相机补光的两个补光器52组成,工业相机51通过相机支架固定在上支架2的顶部中间,两个补光器52分别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工业相机51两侧且与工业相机51平行。传输装置6包括控制器61、步进电机62和输送带63。显示器7通过机箱罩固定在上支架2的中部。两个报警器8分别固定在上支架2的两侧部。上支架2的高度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称重装置4的输出端与控制主机3的输入端连接,工业相机51与控制主机3交互式连接,补光器52的输入端与工业相机51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61接收控制主机3的指令并通过步进电机62控制输送带63的正反向传输及传输距离,显示器7的输入端和报警器8的输入端均与控制主机3的输出端连接,控制主机3与用户计算机9交互式连接。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海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海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14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行卡以及银行卡识别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3D图像的应用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