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1642.6 | 申请日: | 201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6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黄河;方建民;施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2 | 分类号: | H04W28/02;H04W28/10;H04W36/00;H04W3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网络设备 系统 | ||
一种实现数据处理的方法、网元及系统,包括: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请求消息;第二网元根据接收的第一网元的请求消息,反馈响应消息至第一网元;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网元反馈的响应消息,向第三网元发送指示消息;第三网元接收第一网元发送的指示消息,根据指示消息进行数据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数据分流和切换处理。
技术领域
本文涉及但不限于移动通信技术,尤指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移动通信系统中,将具有相同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要求的数据流聚合成承载,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Network)与核心网(CN,Core Network)对QoS的处理都是按承载进行的。图1为相关技术中长期演进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在LTE系统中,RAN包括演进基站(eNB,evolved Node B)与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eNB与核心网间S1接口上的网络侧承载和eNB与UE间空口上的无线承载为1:1关系。
目前,正在研究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the 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其网络吞吐量为LTE系统的1000倍、设备连接数为LTE系统的100倍、低时延的性能提升为LTE系统的10倍。因此,包括5G在内的下一代系统要求具有新的更好的QoS机制。
下一代系统将采用一个统一的技术架构来支持增强移动宽带(eMBB enhancedMobile Broadband)、巨量机器类型通讯(mMTC 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高可靠低时延通讯(URLLC,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等业务。在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中,核心网、基站和UE都会做重大演进;图2为5G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5G基站称gNB,类似于4G系统eNB间的X2接口,gNB之间的接口为Xn接口;gNB与5G核心网间的接口称为NG接口。5G系统中,一个UE可以建有多个协议数据单元会话(PDU Session,Protocol Data Unit Session),一个PDU Session可以包含多个服务质量流(QoS Flow,Quality of Service Flow),同一个PDU Session的多个QoS flow可以映射到同一个数据无线承载(DRB,Data Radio Bearer)。不同PDU Session的QoS flow不可以映射到同一个DRB。在5G基站中,将在PDCP之上引入一个新的接入层(AS,Access Statum)协议层(比如称作分组数据关联协议(PDAP,Packet Data Association Protocol),用于协调新的QoS机制在AS层的新功能,每个PDU Session有一个PDAP实体。5G基站可以分为集中单元(CU,Central Unit)与分布单元(DU,Distributed Unit)两部分;一个基站可以包含一个CU和多个DU。
针对下一代移动系统中新的QoS机制等特性,目前,尚未提出对系统中包括数据分流与切换等数据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及系统,能够实现对下一代系统的数据分流和切换的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第一网络设备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请求消息;
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反馈的响应消息;
其中,所述请求消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一协议数据单元PDU会话信息;所述响应消息包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同意接纳的第二PDU会话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16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