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置无线发送接收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1675.0 | 申请日: | 201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6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位宁;吕开颖;孙波;张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18 | 分类号: | H04W2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置 无线 发送 接收 参数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配置无线发送接收参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站点使用第一参数集配置发送模块并发送第一无线帧;在第一无线帧中携带第二参数集;站点使用第二参数集配置接收模块后接收由上述第一无线帧触发的第二无线帧。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配置无线发送接收参数的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无线发送接收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密集场景中,传统WLAN协议的上行单用户发送机制极大地限制了网络的整体传输效率。为了解决上行单用户传输带来的网络整体传输效率偏低的问题,802.11ax引入了上行多用户的传输机制。其基本过程可概括为:接入点(Access Point,AP)在完成信道接入等操作后,向被调度站点发送触发无线帧完成资源分配等调度信息的分发。各被调度站点根据触发无线帧中的调度信息发送基于触发的无线帧(Trigger-based PPDU)完成上行多用户传输。进行传统的上行单用户传输时,AP能够从站点发送的无线帧的前导中获取到解析数据所需要的信令信息,例如采用的编码类型(二进制卷积码BCC或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调制编码方式MCS,空间流数目,是否做波束赋形等,并根据获取的上述信息和相应的算法解析无线帧的负载信息。
发明内容
在802.11ax的基于调度的上行多用户传输过程中,被调度站点发送的Trigger-based PPDU的前导中不携带AP解析数据所需要的信令信息。因此,这就阻碍了AP对Trigger-based PPDU的正常接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配置无线发送接收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解决了现有接收流程中存在的物理层无法正常接收被调度站点的基于触发的无线帧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无线发送接收参数的方法,包括:
在触发无线帧的发送开始之前,站点使用第一参数集配置发送模块;利用发送模块发送携带第二参数集的第一无线帧;站点使用第二参数集配置接收模块后接收使用上述第二参数集或者上述第二参数集的部分参数发送的第二无线帧。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参数或接收信令信息包括共同参数/信令部分和用户参数/信令部分。
进一步地,共同参数/信令部分包括:带宽大小、保护间隔和长训练序列类型、MU-MIMO的长训练序列类型,高效的长训练序列的数目,是否使用空时编码、是否存在低密度校验码的额外符号部分,包扩展类型,是否采用固定导频;
进一步地,用户参数/信令部分包括:用户的关联ID号、资源单元分配,编码类型,调制编码方式、是否使用双载波调制,空间流分配,用户在调度设备侧的接收信号强度。
进一步地,如果发送触发无线帧的指示为第一状态,那么所述调度设备使用所述第二参数集配置所述第二参数模块或者所述第三参数模块使用所述第三参数集配置所述第二参数模块;如果未收到发送触发无线帧的指示或指示为第二状态,那么所述调度设备不使用所述第二参数集配置所述第二参数模块或者所述第三参数模块不使用所述第三参数集配置所述第二参数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调度无线帧的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分别被用于标识是否发送触发无线帧,并由取值不同的一个或多个相同和/或不同类型的变量表示。
其中,不同类型的变量包括:整型变量,浮点型变量,字符型变量,逻辑型变量,字节型变量,文本型变量,对象型变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参数集和/或所述第二参数集和/或所述第三参数集和/或所述发送触发无线帧的指示由所述调度设备的交互指令或交互原语中的参数变量携带;或者,所述第一参数集和/或所述第二参数集和/或所述第三参数集和/或所述发送触发无线帧的指示由所述调度设备的交互指令或交互原语之外的其它参数变量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16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