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出法兰轴的温锻成形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2605.7 | 申请日: | 2017-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6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花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创一精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14 | 分类号: | B23P15/14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孙际德;吴锦伟 |
地址: | 22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出 法兰 成形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出法兰轴的温锻成形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下料‑>制坯‑>涂层‑>中频加热‑>镦粗‑反挤‑>成形‑>热处理‑>取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温锻工艺实现产品的分段挤压成形,其具有如下显著技术效果:1、分段成形,产品生产过程适用流水线作业,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2、基于材料的流动原理实现产品的挤压成形,产品具有极高的强度,从而延长了产品的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锻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出法兰轴的温锻成形工艺。
背景技术
输出法兰轴是汽车中的重要零部件,同时由于其使用量大,制造工艺中的经济性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参见附图1,其示出了一种输出法兰轴,其包括中空的法兰部101及实心的轴部103,所述法兰部101与所述轴部103之间设有杯状的连接部102。
现有技术中,输出法兰轴一般经机加工一次性锻造成形,一次性锻造工艺形成的输出法兰轴的强度较低,机加工余量大。此外,一次性锻造工艺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其生产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输出法兰轴的温锻成形工艺,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输出法兰轴的温锻成形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下料:完成棒状坯料的准备;
制坯:用车床车去棒状坯料表面的氧化皮、细微裂纹,以获得合格的棒状坯料;
涂层:对经过抛丸清洗的棒状坯料进行涂层处理,使得棒状坯料的表面均匀覆盖一层石墨;
中频加热:使用中频加热炉对棒状坯料进行加热,使其温度达到820-860℃;
镦粗:将加热后的棒状坯料放入具有第一预定形状的挤压模具内并对所述棒状坯料的上端进行挤压镦粗,以将棒状坯料挤压成上部具有法兰部轮廓的毛坯;
反挤:将镦粗后的毛坯放入具有第二预定形状的挤压模具内并反挤所述毛坯,以将毛坯反挤成具有空心法兰部及杯状连接部的初成品;
成形:将反挤形成后的初级成品放入具有第三预定形状的挤压模具内,并对初级成品的法兰部及杯状连接部的内腔及边缘进行进一步挤压成形,以形成具有输出法兰轴成品结构的初成品;
热处理:使用热处理炉对成形后的初成品进行热处理,以提升产品的强度;
取长:削去初成品上下两端的材料余量,制备出符合要求的输出法兰轴成品。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步骤中,控制棒状坯料的重量比成品的重量重30~50g。
进一步的,所述制坯步骤与所述涂层步骤之间还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次抛丸:使用抛丸机对棒状坯料的表面进行抛丸清洗,以增大其表面积,为后续工艺做准备。
进一步的,所述热处理步骤与所述取长步骤之间还包括有如下步骤:第二次抛丸:使用抛丸机对毛坯进行抛丸清洗,以去除法兰外部及杯状连接部内腔中的氧化皮。
进一步的,所述涂层步骤为:石墨乳配比为:波美度1.02~1.06;涂层前加热:170~250°;进料速度:6~10秒/个;自动喷淋:表面石墨覆盖致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温锻工艺实现产品的分段挤压成形,其具有如下显著技术效果:1、分段成形,产品生产过程适用流水线作业,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2、基于材料的流动原理实现产品的挤压成形,产品具有极高的强度,从而延长了产品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输出法兰轴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温锻成形工艺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创一精锻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创一精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26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元类水滑石与膦腈复配阻燃剂
- 下一篇:一种防滑抗静电橡胶鞋底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