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原竹的条状密布型楼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3444.3 | 申请日: | 2017-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3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郝际平;于海升;魏建鹏;寇跃峰;田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02 | 分类号: | E04B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条状 密布 楼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原竹的条状密布型楼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低成本竞争越来越突出,同时,社会也在大力倡导建筑节能、环保,传统的混凝土楼板支模体系主要以支撑加木方为主,木方作为主、次龙骨,不符合节能、环保和低成本的要求,混凝土楼板模板体系的改进势在必行,必须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竹子是快速可再生的绿色建筑材料,利用原竹建造低层建筑,减少钢筋水泥等高能耗建筑材料的使用已经成为竹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原竹的条状密布型楼板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楼板强度,并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两根纵向平行设置的原竹,两根原竹上横向固定有若干楼板梁,楼板梁上方设置有若干竹篾,两根原竹下方纵向设置有分布竹条,横向设置有受力竹条,受力竹条密布设置,受力竹条下方设置有下饰板,竹篾与下饰板间填充有固保物料。
所述竹篾与楼板梁相交。
相邻的受力竹条相接触。
所述原竹与楼板梁间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第一螺栓贯穿原竹和楼板梁。
所述分布竹条与受力竹条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原竹上固定楼板梁,楼板梁上部通过竹篾固定,原竹下部通过分布竹条和受力竹条共同固定,最后在空腔内填充固保物料,通过固保物料与楼板梁、原竹以及分布竹条和受力竹条的配合,使本结构的抗弯性能和承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受力竹条密布设置更好的提高了本结构的承载能力,且能够直接作为底层模板使用,不需要再设置其他层板,方便做底部的悬挂系统,本结构形成的整体受力均匀,进而使本楼板结构的承载的能力高,并且本密布型楼板结构以竹材为材料,重量小,从而适用于竹屋的建设。
进一步的,本发明设置有加强竹条,能够更好的提高本结构的刚性和承载重量。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受力竹条能够等间距设置或密布,能够适应不同载荷要求,提高了本结构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分布竹条与受力竹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前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原竹;2、楼板梁;3、竹篾;4、上饰板;5、分布竹条;6、受力竹条;7、下饰板;8、固保物料;10、第一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包括两根纵向平行设置的原竹1,两根原竹1上横向固定有若干楼板梁2,楼板梁2上方设置有若干竹篾3,两根原竹1下方纵向设置有分布竹条5,横向设置有受力竹条6,受力竹条6密布设置,相邻的受力竹条6相接触,受力竹条6下方设置有下饰板7,竹篾3与下饰板7间填充有固保物料8,所有分布竹条5等间距设置。
优选的,竹篾3与楼板梁2相交。
优选的,原竹1与楼板梁2间通过第一螺栓10连接,第一螺栓10贯穿原竹1和楼板梁2,分布竹条5与受力竹条6间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优选的,竹篾3上设置有上饰板4。
本装置作为楼板时,将分布竹条5和受力竹条6相固定,再将两根原竹1固定在分布竹条5上,受力竹条6密布设置,使相邻的受力竹条6接触设置,在两根原竹上方固定若干楼板梁2,通过螺栓将原竹1和楼板梁2固定在一起,楼板梁2上部斜向45°等间距固定若干竹篾3,在受力竹条6下方固定下饰板7,最后填充固保物料8,使固保物料8的上表面自流平,高于竹篾3的上表面。
固保物料8为专利201510507727.3中公开的石膏基保温物料,石膏基保温物料由石膏、膨胀珍珠岩、增强纤维、水泥、乳胶粉、柠檬酸、纤维素醚、水及减水剂制作而成,其中,膨胀珍珠岩的质量为石膏质量的9%-18%,增强纤维的质量为石膏质量的0.25%-1%,水泥的质量为石膏质量的20%-35%,乳胶粉的质量为石膏质量的0.1%-0.25%,柠檬酸的质量为石膏质量的0.125%,纤维素醚的质量为石膏质量的0.5%,水的质量为石膏质量的60%-75%,减水剂的质量为石膏质量的0.6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34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