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3586.X | 申请日: | 2017-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4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中;张致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郑特强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防护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电防护结构,其中包括一电路基板及多个防护导体,所述电路基板具有一开口;多个防护导体设置于电路基板的一侧面上且邻近于开口的外围的位置;每一防护导体分别具有一尖端部分,每一防护导体分别以尖端部分朝向开口的中心的方向排列设置于开口的周围,且每一所述防护导体分别和电路基板的一接地线路电性连接。所述防护导体能够将静电放电电弧诱导朝向防护导体,因此能够避免静电放电电弧通过电路基板的开口,以避免和所述开口邻近的电子组件受到静电破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静电防护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以防止静电放电电弧通过行动电子产品的开口,以避免电子组件受静电破坏的静电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行动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诸如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智能手表、随身媒体播放器等行动电子产品日渐风靡,由于该类产品便利小巧、功能强大,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获缺的重要通讯工具。
一般而言,行动电子产品上会设置麦克风、扬声器等类型的声能转换组件,以作为行动电子产品的音源输入及输出装置。此外,由于行动电子产品功能逐渐多样化,现有的行动电子产品上设置的电子组件种类也日渐增加,诸如智慧手环或智能手表上会设置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检测器等电子组件。该类型电子组件通常为静电敏感电子组件,相当容易受到静电破坏,因此电子产品上必须设置适当的静电防护措施,以防止电子组件遭受静电破坏。
为了避免此种危害,电子产品的生产商在制作过程中均有相关考虑之设计,常见地,防护静电的手段通常是将静电接地或增设阻挡电路两种,以手持式电子产品的音源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为例,即是于音源信号输入/输出端口的连接线路上添加防护电子组件,例如:滤波变压器(Filter Transformer),来阻挡或是释放静电能量,以达到静电保护的目的。
然而,毫无疑问的,增加静电防护组件将使得电子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加。再者,现行的电子产品均追求功能强大及体积精小,使得设计者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中不得不精简组件,因此增加静电防护组件无疑会增加设计的难度。
此外,一般的行动电子产品若设置麦克风、扬声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或空气质量检测器等电子组件时,通常会在机壳和电路基板上对应所述电子组件的位置设置开口或通孔,以作为麦克风的收音孔,或者为电子组件的通气孔。且人们在使用这些行动电子产品时,可能会因为干燥的气候环境下人体自身的动作与其他物体的接触、分离、摩擦或感应等因素而产生静电(ESD),且静电产生的电弧会经由电子产品的外壳及电路基板上的开口或通孔直接进入,因此可能会使得电子组件受到从所述开口或通孔穿过的静电放电电弧破坏。
然而,现有的静电防护结构中,静电防护电子组件是串接在电子组件的的连接线路上,因此只能够防止从电路基板的线路传导而来的静电电流破坏电子组件,如果静电放电电弧直接从机壳或电路基板的开口或通孔穿过时,电子组件仍然可能直接接触到静电电弧而受到静电破坏。
为防止从机壳或电路基板的开口或穿孔通过的静电电弧破坏电子组件,现有的行动电子产品多数采用在机壳的开口或通孔的外侧设置一金属防护网,然而在电子产品机壳的开口设置防护网,将会使得电子产品的体积增加,且对于微型的麦克风组件而言,也不适合设置金属防护网,故使得该种静电防护结构的运用受到限制。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现有的静电防护结构存在相当多缺点,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提升行动电子产品静电防护的效果,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防护结构,特别是指一种用以防止静电放电电弧通过行动电子产品的开口,以避免电子组件受静电破坏的静电防护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35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CB及其生产工艺、应用
- 下一篇:多层埋容PCB基板内层隔离结构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