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仲羟基封端的烯丙基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65581.0 | 申请日: | 2017-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0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兆任;杨凯;周玉波;李剑锋;张士虎;王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6 | 分类号: | C08G65/26;C08G65/3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丙基 多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仲羟基封端的烯丙基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属于聚醚合成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如下:(1)前段以烯丙醇为起始剂,在碱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环氧乙烷开环聚合制备分子量为300~1000的烯丙基聚醚粗聚醚,然后经中和、吸附、干燥、过滤,得精制的烯丙基聚醚;(2)后段以精制的烯丙基聚醚为起始剂,在双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制备分子量为1000~10000的烯丙基聚醚多元醇。本发明通过两段合成工艺,结合聚醚的合成工艺巧妙的将聚醚分子结构中的聚环氧乙烷链段和聚环氧丙烷链段进行嵌段共聚,制备的聚醚多元醇具有分子量高、分布窄、结构规整的特点,合成效率高,C=C双键保持率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仲羟基封端的烯丙基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属于聚醚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烯丙基聚醚多元醇是合成硅油的主要原料之一,其合成一般是以烯丙醇为起始剂,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在碱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开环聚合而得。烯丙基聚醚多元醇由于末端活性羟基的存在,不耐酸碱和高温,在与含氢聚甲基硅氧烷反应时,烯丙基聚醚一端羟基易与硅氧键缩合导致副反应,在作为聚氨酯匀泡剂应用过程中,羟基可以参与聚氨酯合成反应,因此,在硅油制备应用中的烯丙基聚醚多元醇都需要对末端羟基进行封闭处理。不同封端基团处理会带来不同的性能,从而制备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因此关于烯丙基聚醚封端处理的专利技术报道特别多;例如CN101628976A公开了一种丁基封端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的制备方法,CN101735444A公开了一种烯丙基聚醚酯化封端合成方法,CN103193973A和CN101885839B公开了封端型烯丙基聚醚的制备方法等,这些专利均侧重于烯丙基聚醚的封端技术,主要应用于硅油的制备;目前鲜有专利报道烯丙基聚醚的合成制备技术,特别是涉及到高分子量、窄分布的烯丙基聚醚多元醇的制备及应用技术更是凤毛麟角。
专利CN102634035A报道了一种有机硅聚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制备聚氨酯弹性体的方法,该专利提到了采用结构的烯丙基聚醚多元醇制备有机硅聚醚多元醇,制备方法新颖,产品应用在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中,但是其并未提及烯丙基聚醚的具体制备技术。众所周知,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对原材料聚醚多元醇的要求极其苛刻,多元醇的品质直接影响到聚氨酯弹性体性能的好坏,保证其有机硅聚醚多元醇的原料烯丙基聚醚的高品质是实现其技术的关键点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仲羟基封端的烯丙基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聚醚多元醇具有分子量高、分布窄、结构规整的特点,合成效率高,C=C双键保持率好。
本发明所述的仲羟基封端的烯丙基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通过两段合成工艺实现,步骤如下:
(1)前段以烯丙醇为起始剂,在碱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环氧乙烷开环聚合制备分子量为300~1000的烯丙基聚醚粗聚醚,然后经中和、吸附、干燥、过滤,得精制的烯丙基聚醚;
(2)后段以精制的烯丙基聚醚为起始剂,在双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以环氧丙烷开环聚合制备分子量为1000~10000的烯丙基聚醚多元醇。
其中:
所述的碱金属催化剂为KOH或NaOH。
所述的碱金属催化剂的用量为烯丙醇、碱金属催化剂和环氧乙烷总质量的0.05~0.5%。
所述的中和为加入纯水和磷酸进行中和。
所述的纯水的用量为烯丙基聚醚粗聚醚质量的1~8%;所述的磷酸的用量为碱金属催化剂质量的1.8~2.2倍。
所述的吸附采用硅酸镁和硅酸铝作为吸附剂。
所述的硅酸镁用量为烯丙基聚醚粗聚醚质量的0.05~0.3%;所述的硅酸铝的用量为烯丙基聚醚粗聚醚质量0.05~0.1%。
所述的双金属催化剂为固体粉末状催化剂或乳液状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55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