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珠三角地区城市近郊景观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8495.5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89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庆;唐洪辉;魏丹;钱万惠;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5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珠三角 地区 城市 近郊 景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景观林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构建珠三角地区城市近郊景观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近郊景观林是城市森林的一种类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62年的美国肯尼迪政府的户外娱乐资源报告中,但是由于当时学科发展,其研究深度受到限制。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3S技术的发展,以及“城市森林”逐渐得到认可,“城市森林”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地成为森林研究的热点(李海梅,何兴元,陈炜,等,2004;王木林,1995;Mcpherson E G, Rowntree R A,1993)。
国外对城市森林的研究主要分为北美和欧洲两大学派。北美学派关注自然景观格局和对自然环境与自然进程的保护方面,侧重于城市森林群落地质、土壤、气候、水文、植被格局的生态演化。欧洲学派强调如何让城市森林更多地给社会提供生理、艺术、经济福利等方面的服务(吴人伟,1998;Steiner F, 1987)。
目前,珠三角有林业用地281472 hm2,其中有林地2474139 hm2,占87. 9%。为保证其生态安全和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我省的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设置了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到目前为止,珠三角的生态公益林面积999226 hm2,占整个林业用地面积的35.5 %,对保护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和构建生态安全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林业都以生产木材作为主要目标,定向培育生态功能强、社会效益高,能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感观和游憩需求的林分为数不多。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各级政府及林业部门陆续开展了以乡土阔叶树造林,构建优质生态林为目标的林分改造,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以广州、珠海、佛山为例,近10年来已经全面开展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要树种,进行低效林林分生态景观改造模式的构建,并取得了不少成效,使改造后的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显。然而,由于历史负债大多,珠三角生态公益林林分等级在三、四级的林分还大量存在,根据统计,目前,珠三角以松树为生态公益林优势种的典型林分其面积达200858.4 hm2、速相思类典型林分面积达28158.7 hm2,桉树典型林分面积达33561 hm2,杉木典型林分面积达27319.5 hm2,合计289898.0 hm2,整个生态林面积的占34.7%。其中由于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松毛虫及湿地松粉蚧等病虫为害和森林火灾及过度或不规范采脂,其生长和生存均受到严重影响;而速相思类树种,由于受台风、干旱及生理因素影响,树木呈现枯梢、秃顶,叶量严重减少等生理衰退表征现象;而种植于江河周围水源区或主干道可视区的桉树,则因其短轮伐经营,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功能下降;杉木林则因经多轮的耕作,地力下降,土壤养分缺失,而严重影响了其生长。因此,亟需针对现有城市近郊典型林分进行生态景观改造的技术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的构建珠三角地区城市近郊景观林的方法,能够保证森林固土保水的基本功能外,还能在快速形成森林外貌的同时,达到视觉景观效果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构建珠三角地区城市近郊景观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山脊、山顶的坡面区域构建生态改造林,该区域配植2年生、高度1.0m以上、地径0.8cm以上的生态改造林树种;S2:在山腰至山脚区域同时构建生态改造林和主题花色林,其中,生态改造林区域配植2年生、高度1.0m以上、地径0.8cm以上的生态改造林树种,生态改造林每100亩选用生态改造林树种5-7种,采用随机混交的方式进行配置,每公顷种植株数在1335-1665株之间,单种树种连片不超过16株;主题花色林区域配植2年生、高度1.0m以上、地径0.8cm以上的主题花色林树种,主题花色林树种采用大块状纯林混交的方式进行配置,每公顷种植数量在510-1335株之间,块状纯林面积控制在0.2-0.3 公顷;S3:在山脚及道路两侧区域以及人视觉焦点区域,配植胸径7-8cm以上、高度4 m以上、保留1/2冠幅以上的主题花色林树种。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改造林树种为抗贫瘠的乡土阔叶树。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改造林和主题花色林在种植时,种植行的走向按以下方式选择:在平地造林时,种植行宜南北走向;在坡地造林时,种植行宜选择沿等高线走向;在台风多发地区,种植行宜与主风向垂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84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茶成林丰产的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提高栓皮栎种子播种发芽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