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测试样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9875.0 | 申请日: | 201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4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山;卢蕊;黄福安;曾庆真;宋红卫;张秀花;赵宝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山 |
主分类号: | G01N21/3563 | 分类号: | G01N21/3563 |
代理公司: | 山东博睿律师事务所37238 | 代理人: | 常银焕 |
地址: | 274000 山东省菏泽市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测试 样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测试的前处理领域,尤其是红外测试样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外光谱是现在最为常用的分析测试手段之一。通过红外光谱分析,不仅可以确定或推测样品的分子结构,还能够对某一特定物质进行定量检测,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学、材料、环保、生物等领域。卤化物压片法是最常见的红外测试样品制备方法,通常以溴化钾所作为稀释剂,与一定量样品混合后进行充分的研磨,加压制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片进行红外分析。但是对于部分高分子聚合物,物理性质稳定,延展性较好,研磨粉碎难度很大,使用卤化物压片法常常会因为粉碎不够、粒度过大引起较强散射、吸收谱带畸变使得谱图难以解析,所以一般需要采用显微红外、ATR(衰减全反射)联用技术分析,或以溶液铸膜法、热压膜法制片。但显微红外、ATR联用技术不仅需要价格昂贵的附件设备,还存在灵敏度低、只能分析表层和局部结构等缺点。溶液铸膜法常常需要使用丙酮、甲苯等有毒试剂,危害实验人员身体健康,且部分高聚物难以找到合适的溶剂。热压片法使用的热压附件价格较高,对温度、压力、样品量等条件要求较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制备才能得到合适试样,操作过程中也容易烫伤。
申请号 201210380845.9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红外分析用待测薄片的制备方法及测定 Fc、 Ec 和 Et 的方法。样品经过压片、冷却、破碎、再次压片,将抗冲共聚物制备为待测薄片。但该发明仅涉及共聚物的生产领域;该方法采用热压片法,仍需要配套多种附件,成本较高;操作过程需反复加热和快速冷却,过程复杂,操作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红外测试样品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供试品剪碎,均匀散布于压片模具中,加压,保持,泄压后取出,再剪碎。
步骤二,将供试品置研钵内,加入分散剂,混匀,充分研磨,将粉末均匀铺布于压片模具上,加压,保持,泄压后将薄片取出。薄片应呈半透明状、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无斑点和孔洞。若不符合要求,将片重新粉碎、研磨、压片,直至获得符合要求的薄片。
进一步的,步骤一所述供试品取样量为0.2~2mg。
进一步的,步骤一所述样品剪碎是将供试品剪为边长不超过2mm的碎片。
进一步的,步骤一与步骤二中所述加压指加压至8-20MPa。
进一步的,步骤一与步骤二所述保持是保持1~5min。
进一步的,步骤二所述分散剂为溴化钾或氯化钠,氯化钾。
进一步的,步骤二所述分散剂用量为40~400mg。
进一步的,整个制片过程在红外灯下进行。
本发明提供的样品制备方法,通过第一次加压使供试品充分延展,破坏供试品的物理结构,不会影响供试品的分子光谱测试,大大减小了随后研磨操作的难度。该法压片进行红外扫描获得的谱图质量优于显微红外、ATR技术获得的谱图,且不需使用昂贵的附件设备和有毒试剂,过程简单,耗材少,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所做出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实例1
步骤一,取聚四氟乙烯样品2mg,剪碎为1mm×1mm碎片,均匀散布于压片模具中,加压至15MPa,保持3min,泄压后取出,再剪碎为1mm×1mm的碎片。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聚四氟乙烯碎片置玛瑙研钵内,加入干燥的光谱纯溴化钾粉末400mg,充分研磨,混匀,将获得的粉末均匀铺布于压片模具上,加压至10MPa,保持1min,泄压后将薄片取出。检查薄片应呈半透明状、厚度均匀、表面光滑、无斑点和孔洞。若不符合,将片重新粉碎、研磨、压片,直至获得符合要求的薄片。
上述实施例仅作说明本发明之用,并非是对本发明专利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山,未经朱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9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