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0134.4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5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焦学然;张霞;牛云峰;田好敏;蒋宇峰;刘孟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城建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C02F103/06;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67044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水污染 修复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下水地下层并与水流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防渗透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防渗透墙体(1)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流墙(2),在两个防渗透墙体(1)之间设置有弧形防护架(3),在两个弧形防流墙(2)之间固定安装有防流板(10),在防流板(10)和弧形防护架(3)之间设置有处理区(19),处理区(19)与弧形防护架(3)之间设置有初级处理装置,处理区(19)与防流板(10)之间设置有分流处理装置,处理区(19)的顶部设置有外部处理装置,外部处理装置与回流井(15)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弧形防护架(3)外侧的第一渗透网(4)、第二渗透网(5)与第三渗透网(6),在第一渗透网(4)和第二渗透网(5)之间填充有活性炭处理层(20),在第二渗透网(5)与第三渗透网(6)之间填充有灰岩碎石处理层(21);所述的分流处理装置活动安装在防流板(10)内侧的移动板(9),移动板(9)的顶部与升降台(7)的底部相连接,升降台(7)底部的地平面上安装有液压升降杆(8),在防流板(10)和移动板(9)上分别开设有溢流孔(18)和错位孔(17);所述的外部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处理区(19)内的吸水软管(11),吸水软管(11)与顶部吸水泵(12)相连接,顶部吸水泵(12)通过管道与含油废水处理池(13)相连接,含油废水处理池(13)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澄清池(14)相连接,澄清池(14)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回流井(15)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防护架(3)的形状为半圆形结构,弧形防护架(3)的两端与两个防渗透墙体(1)的端面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弧形防流墙(2)的形状均为弧形结构,两个弧形防流墙(2)的内侧端面分别与两个防渗透墙体(1)的端面外侧位置固定连接,所述的处理区(19)为半圆弧形槽状结构,弧形防护架(3)的圆心与弧形防流墙(2)的圆心为同一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流板(10)的两端与两个弧形防流墙(2)固定连接,防流板(10)的中线与弧形防护架(3)的中线相互平行,所述的移动板(9)的长度不低于防流板(10)的长度,移动板(9)的宽度以及厚度与防流板(10)的宽度以及厚度均相等,所述的溢流孔(18)和错位孔(17)的孔径相等,移动板(9)是能够随着升降台(7)上下移动的板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渗透墙体(1)和弧形防流墙(2)均是采用混凝土制成的纵向结构体,所述的弧形防护架(3)是采用防锈钢材制成的网格式支撑结构,所述的第一渗透网(4)、第二渗透网(5)与第三渗透网(6)均采用塑料网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油废水处理池(13)是采用混凝土制成的池体,在含油废水处理池(13)内填充有滤料层,该滤料层是由重量百分比为百分之五十的纤维球滤料和重量百分比为百分之五十的核桃壳滤料混合制备而成的,所述的澄清池(14)的底部设置有阀门(16),阀门(16)的一侧与澄清池(14)相连接,阀门(16)的另一侧与回流井(15)相连接。
7.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修复方法如下:通过两个防渗透墙体(1)以及弧形防流墙(2)在被污染地下水方向对地下水进行截断,地下水流水域宽度根据具体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同数量的修复系统,每组修复系统串联实施修复,利用防渗透墙体(1)和弧形防流墙(2)形成的弧形结构对地下水进行聚拢处理作业,被污染的地下水通过弧形防护架(3)进入到活性炭处理层(20),通过活性炭处理层(20)对被污染的地下水中的杂质颗粒进行处理处理,处理后流入灰岩碎石处理层(21),对被污染的地吸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处理,处理后流入至处理区(19),通过吸水软管(11)对处理处理后的地下水的上层进行抽水作业,吸水软管(11)设置高度与地下水水平面高度相互配合,保证能够对地下水的上层进行抽取,抽取的上层地下水通过顶部吸水泵(12)进入到含油废水处理池(13)中,通过含油废水处理池(13)对该部分地下水进行处理,处理后通过管道进入澄清池(14),并进一步通过回流井(15)回填给地下水位,经过初级处理地下水处理区(19)中进一步抽取上部水后,通过升降台(7)带动移动板(9)往复上下移动,实现溢流孔(18)和错位孔(17)的错位开合作业,最终通过防流板(10)上的溢流孔(18)流向地下水下游方向,通过上述方法实现对地下水中杂质颗粒、重金属以及含油废水的处理,实现对直接排放至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高效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城建学院,未经河南城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01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