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A11/Si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1684.8 | 申请日: | 2017-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0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强;石磊;雷青娟;胡国胜;李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7/02 | 分类号: | C08L77/02;C08K9/06;C08K3/34 |
代理公司: | 11401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03005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a11 sic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A11/Si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复合材料中Si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5%~15%,SiC是通过有机改性法改性后的。在填充质量比例为10%的复合材料在厚度为2mm时具有比较强的吸收,达到‑26dB,且反射衰减低于‑10dB(代表超过90%的吸收)的频带宽度超过4GHz。基本满足了对吸波材料“宽、轻、薄、强”的要求,可以作为一种微波波段优异的吸收材料。填充质量比例为5%的复合材料在厚度t=5mm时,实现了最好的多波段吸收,2个波段分别在4.5,13GHz处的反射衰减达到最强为‑21.5,‑8dB,也一定程度满足了低频、多波段吸收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波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A11/SiC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11化学名称为聚十一内酰胺,英文名称Poly Undecanoylamide(简写为PA11),化学结构式为H[NH(CH2)10CO]nOH。它是以蓖麻油为原料合成的长碳链柔软尼龙,是一种白色半透明固体,相对密度为1.03,与其它尼龙相比,它的奇数碳原子使得酞胺基团位于同一侧面,可以完全形成分子间氢键,且其相邻酞胺基团之间有较长的亚甲基柔性链,从而使它具有较低的吸水性,较高的冲击强度,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当除去外力,尼龙11可以恢复至原来的形状,且嵌入金属部件而不易开裂,可以满足各种熔体粘度范围的注射及挤出加工。
尼龙11于1944年由法国Socicte Organico公司开发成功,1955年由法国Atochem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最初的用途是制作合成纤维,20世纪70年代以后用于制造工程塑料产品。目前世界上尼龙11的产量约为45000Kt/a,较大的生产公司有法国的Atochem公司、美国的Atochem公司、德国的Dr Plata公司、比利时的Erta公司、日本的东丽公司等。这些公司均采用法国技术。
尼龙11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商业聚酰胺塑料。截至目前,己有近70年的历史,而其应用历史与其它尼龙材料相比较而言,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尼龙11,但因尼龙11价格昂贵与当时的国情不符,加之技术落后,期间中断了几年。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于90年代初开始进行尼龙11的研究工作,经过数年努力,尼龙11树脂缩聚技术及制备研究于1996年通过鉴定,并完成百吨级中试生产实验,目前千吨级尼龙11生产线己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国外主要研究了PA11/Au、PA11/Si纳米复合材料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Kensuke等制备的PA11/Au纳米材料Au粒子的平均粒径小到3.2~5.2nm。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仍是空白。
由于纯尼龙11本身的力学性能并不高,且价格昂贵,因此既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又可降低材料生产成本的尼龙11合金化及共混化的研究将成为今后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我国尼龙11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行业,特别是用于生产尼龙11软管,其次是电子电器和工程部件。到2000年,我国对尼龙11的总需求量已达到3000-4000t。目前,国内由于生产技术还不十分成熟,成本较高,至今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尼龙11的产量较少,所需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我国机械、电子、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势必对其需求越来越大。况且,生产尼龙11的主要原料是蓖麻油,而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蓖麻油生产国,原料来源不成问题。因此,尼龙11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应加快尼龙11树脂合成工业化步伐,逐步改变其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并加强其应用研究,拓宽其应用领域,这将促进我国塑料和相关工业的发展,并能推动蓖麻油的种植与加工业的发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16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