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式探测器的线圈结构及通过式探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2428.0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0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积东 |
主分类号: | H01F38/14 | 分类号: | H01F38/14;H01F27/28;G01V3/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探测器 线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式探测器的线圈结构及通过式探测器,属于探测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原材料冶炼厂、金属加工厂等企业中,为防止工作人员违规将厂内铜或不锈钢这些高价值的金属面板或板材带出,通常情况下都会安装通过式探测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式探测器测试可靠性有待提高,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判的情况。
在通过式探测器内,如果磁力线分布基本沿水平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测人员持有一铜或不锈钢金属面板,藏匿于腹部皮带扣位置,通过通过式探测器。在通过通过式探测器过程中保持金属面板截面基本与磁力线方向平行,这时候,金属面板产生的涡流效应较小,检测到涡流信号较弱。这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漏判。另一方面,在通过式探测器的顶部,由于磁感线分布比较少,产生的涡流信号也会比较弱,也会产生造成漏判。在用于检测手机的场合,手机也常常被隐匿于皮带扣下,这使通过式探测器出现该漏判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式探测器的线圈结构及通过式探测器。
本发明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通过式探测器的线圈结构,包括第一发射线圈组、第二发射线圈组和接收线圈,第一发射线圈组和第二发射线圈组分别与接收线圈以电磁耦合方式连接,第一发射线圈组置于第二发射线圈组中,其中,第一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的电流的法线方向在同一时刻相反,第二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的电流的法线方向在同一时刻相同,第一发射线圈组的电流频率与第二发射线圈组的电流频率不同。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组和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组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与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接收线圈包括正向线圈和反向线圈,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反向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不相交。
优选的是,所述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对称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接收线圈至少设有两个,同一个接收线圈的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之间设有另一个接收线圈的正向线圈或者反向线圈。
一种通过式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壳体以及安装在控制器壳体上的第一发射线圈组、第二发射线圈组、接收线圈和主机,探测器壳体的中部设有安检通道,第一发射线圈组置于第二发射线圈组中,第一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分别设置在安检通道的两侧,第二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分别设置在安检通道的两侧,第一发射线圈组和第二发射线圈组分别与接收线圈以电磁耦合方式连接,第一发射线圈组、第二发射线圈组和接收线圈均与主机电连接,其中,第一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的电流的法线方向在同一时刻相反,第二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的电流的法线方向在同一时刻相同,第一发射线圈组的电流频率与第二发射线圈组的电流频率不同。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组和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组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与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组的两个发射线圈平行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接收线圈包括正向线圈和反向线圈,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反向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不相交。
优选的是,所述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对称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接收线圈至少设有两个,同一个接收线圈的正向线圈与反向线圈之间设有另一个接收线圈的正向线圈或者反向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积东,未经王积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2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过式探测器的线圈结构及通过式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自组合拆卸的非晶带绕芯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