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2826.2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凯;张俊;李文月;徐莎莎;黄健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锐钛二 氧化 纳米 石墨 凝胶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500mL 4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4.5g二氧化钛,先用超声波处理3h,然后将溶液放入磁力搅拌装置中搅拌,得到一次粗品;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一次粗品转移入到反应釜中,反应釜中加设磁力搅拌转子,并将反应釜放置在不锈钢反应夹套里,不锈钢反应夹套内填充有水浴,反应釜在恒温水浴中加热,然后将反应釜取出冷却至室温,将反应釜中的粗品离心、抽滤,得到二次粗品;
步骤三:用蒸馏水将二次粗品洗涤至pH为10-10.5后,再加入稀酸将其pH值稀释至2-2.5,然后静置3h,使溶液中的氢离子与钛酸钠中的的钠离子充分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将钛酸钠由钠型转化为氢型,用蒸馏水将其pH值洗涤至6-6.5;再加入稀酸将其pH值稀释至2-2.5,然后静置3h,使溶液中的氢离子与钛酸钠中的的钠离子充分发生交换反应,从而将钛酸钠由钠型彻底转化成为氢型,再用蒸馏水将其pH值洗涤至6-6.5,抽滤,将滤饼放入冷冻干燥机中,在-60℃的环境下冷冻干燥24h,得到二氧化钛纳米管,将其在550℃下煅烧5.5小时,得到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管;
步骤四:称取0.50g氧化石墨固体粉末,溶于200mL的蒸馏水中制成浓度为2.5mg/mL的氧化石墨水溶液,室温下,将其进行超声搅拌,得到石墨烯溶液;称取0.20g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管,加入上述石墨烯溶液中,室温下,将其进行超声搅拌,得到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管及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
步骤五:用移液枪量取10mL步骤四中的混合溶液,放入于25mL带有活塞的样品管中,再加入硫酸亚铁溶液1mL,超声搅拌3分钟,用塞子密封样品管,将其放入90℃恒温水浴中,保温6h,获得锐钛型二氧化钛纳米管和石墨烯复合水凝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溶液放入磁力搅拌装置中搅拌时间为3h,搅拌的转速为300r/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反应釜为聚四氟反应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磁力搅拌转子的转速为300r/min,所述步骤二中恒温水浴的温度始终维持在120℃,反应20-24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两次超声搅拌均采用60Hz超声波容器中超声搅拌24-36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硫酸亚铁溶液浓度为60-140mg/mL。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吸附脱附氟离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用于吸附脱附氟化钠溶液中的氟离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六:配置浓度为75mg/L、100mg/L、125mg/L、150mg/L、200mg/L的氟化钠标准溶液40mL于50mL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分别加入水凝胶,密封烧杯,置于恒温摇床中振荡,每隔24h检测剩余氟离子浓度;
步骤七:称取2g氢氧化钠固体,加水溶解,用100mL容量瓶定容,得到100mL 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吸附完氟离子得到的水凝胶放入0mL 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将容量瓶置于摇床中振荡,每隔1h检测溶液中氟离子浓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性锐钛二氧化钛纳米管石墨烯水凝胶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和步骤七中检测氟离子浓度,将溶液按1:10比例用水稀释后,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离子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28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