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业务流聚合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2972.5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04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明;刘元安;曹亚慧;袁其杰;谢刚;张洪光;胡鹤飞;袁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911 | 分类号: | H04L12/911;H04L12/801;H04L12/851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孙翠贤;项京 |
地址: | 1008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业务 聚合 方法 装置 | ||
1.一种业务流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对预设时间段内到达的同源同目的的业务流,计算每个业务流的预设属性值和业务量;
将预设属性值相似的业务流分为一组,得到至少一个预分业务流组,其中,所述预设属性值相似是指预设属性值符合预定相似条件;
分别对得到的每个预分业务流组进行业务流聚合,得到待向控制器请求转发路径的目标业务流组,其中,任一目标业务流组中所有业务流的业务量总和不大于预设阈值;
所述分别对得到的每个预分业务流组进行业务流聚合,得到待向控制器请求转发路径的目标业务流组,包括:
针对每个预分业务流组,计算该预分业务流组中所有业务流的业务量总和;
根据每个预分业务流组的业务量总和以及所述预设阈值,确定每个预分业务流组待聚合出的目标业务流组的数量;
从每个的预分业务流组中,聚合出对应数量的待向控制器请求转发路径的目标业务流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属性值为由多个子预设属性值组成的多维属性值;
所述将预设属性值相似的业务流分为一组,得到至少一个预分业务流组的步骤,包括:
初始化多个目标簇心,得到每个目标簇心对应的预设属性值;
根据每个业务流的预设属性值,以及每个目标簇心对应的预设属性值,计算每个业务流到每个目标簇心的距离;
确定每个业务流对应的最小距离,将最小距离对应同一目标簇心的业务流分成一组,得到至少一个过渡业务流组;
针对每个过渡业务流组,将该过渡业务流组中所有业务流的每个维度的最小子预设属性值,按照对应维度组合成过渡预设属性值;
以每个过渡业务流组的过渡预设属性值更新相应目标簇心对应的预设属性值,返回所述根据每个业务流的预设属性值,以及每个目标簇心对应的预设属性值,计算每个业务流到每个目标簇心的距离的步骤,直至每个目标簇心对应的预设属性值收敛;
在确定每个目标簇心对应的预设属性值收敛后,将过渡业务流组确定为预分业务流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化多个目标簇心,得到每个目标簇心对应预设属性值的步骤,包括:
根据预设公式计算多个目标预设属性值的每一维度的目标子预设属性值,获得对应数量个目标预设属性值:
将每个目标预设属性值,确定为一个目标簇心对应的预设属性值;
其中,所述预设公式为:
其中,i表示目标预设属性值的序号,j表示维度序号,表示i个目标预设属性值的第j维度的子预设属性值,表示所有业务流的第j维度的子预设属性值的最小值,表示所有业务流的第j维度的子预设属性值的最大值,k表示预设的目标预设属性值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业务流的预设属性值,以及每个目标簇心对应的预设属性值,计算每个业务流到每个目标簇心的距离的步骤,包括: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每个业务流到每个目标簇心的距离:
其中,h表示业务流的序号,i表示目标簇心的序号,表示第h个业务流到第i个目标簇心的距离;j表示维度序号,表示第h个业务流的预设属性值的第j维度的子预设属性值,表示第i个目标簇心对应的预设属性值的第j维度的子预设属性值,m表示所述预设属性值的维度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每个预分业务流组中,聚合出对应数量的待向控制器请求转发路径的目标业务流组的步骤,包括:
针对每个预分业务流组,执行以下步骤:
按照本组中业务流的业务量大小,将本组中的业务流排序;
按照排序得到的顺序,确定出业务量总和最接近且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未聚合的业务流;
判断其余未聚合的业务流中,是否存在至少一个业务流,使得所确定的业务流与存在的至少一个业务流的业务量总和等于所述预设阈值;
如果存在,将所确定的业务流与存在的至少一个业务流聚合成目标业务流组,否则,将所确定的业务流聚合成目标业务流组;
返回按照排序得到的顺序,确定出业务量总和最接近且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未聚合的业务流的步骤,直到聚合出该预分业务流组对应数量的待向控制器请求转发路径的目标业务流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297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方法和移动终端
- 下一篇:连续极耳不对称混合网状电极卷绕式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