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和/或破坏生物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3483.1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7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张鹏博;刘礼兵;吕凤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25/00 | 分类号: | A01N25/00;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依云;严政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破坏 生物膜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膜领域,公开了一种抑制和/或破坏生物膜的方法。所述该方法包括:将式(I)所示的化合物与样品进行接触,所述样品为含有生物膜的样品和/或能够形成而未形成生物膜的样品。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还能够破坏成熟的生物膜。其中,R1#、R2#、R3#、R4#、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C1‑C12的烷基,X#和X*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n为8‑15的整数;所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100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膜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抑制和/或破坏生物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膜是指微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粘附于非生物或活性组织表面,分泌大量的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等不均一的胞外基质,将菌体自身包裹在其中而形成的大量菌体聚集膜样物,是菌体在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生存状态。生物膜的形成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始粘附,游离的细菌粘附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分泌胞外核酸促进粘附。2、微菌落的形成,粘附的细菌经过繁殖扩增形成微菌落,并分泌胞外蛋白促进粘附。3、生物膜成熟,菌体进一步生长并分泌大量的胞外基质,主要成分为胞外多糖,蛋白质,胞外核酸和脂类,形成成熟的生物膜。4、生物膜凋亡,生物膜成熟后,膜内细菌仍然增殖,在微菌落生长后期,生物膜破裂,释放出游离的细菌,可进入下一个生物膜形成周期。相对于游离细菌,生物膜内菌体被胞外基质包裹,形成一层厚厚的生物屏障,阻碍抗菌药物的渗透,增强菌体对不良环境的耐受性。即使抗菌药物渗透到生物膜内部,内部的细菌由于营养物质缺乏、氧气不足等因素生长缓慢或处于休眠期,对抗生素极不敏感,这是导致生物膜无法根除的主要原因。基于耐药性的原因,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以期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同时破坏成熟生物膜是具有挑战性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生物膜引发的耐药性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和/或破坏生物膜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抑制生物膜的形成,还能够破坏成熟的生物膜。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和/或破坏生物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式(I)所示的化合物与样品进行接触,所述样品为含有生物膜的样品和/或能够形成而未形成生物膜的样品;
其中,R1#、R2#、R3#、R4#、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为C1-C12的烷基,X#和X*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n为8-15的整数;所述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为5000-10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34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