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神经系统感觉检查双脚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4202.4 | 申请日: | 2017-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1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爽;王丽平;樊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邓超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神经系统 感觉 检查 双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多功能神经系统感觉检查双脚规。
背景技术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常人在受到外界的撞击后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此时通常需要采用住院治疗的方式来逐渐恢复神经系统。
为了充分的了解病人的病情(了解病情后才能针对性的给病人安排治疗方式,以及实时的查看病人恢复的情况),医生通常会使用各种方式来对病人进行测试,常见的膝跳反射就是神经测试的一种。
从医院的角度来看,神经系统查体是临床常规操作,目前广泛采用多种神经系统查体工具进行,并且需要凭借临床医师查体前的完善准备措施才能顺利完成整个神经系统查体,一个工具的缺失就会引起漏诊的发生,从而影响疾病的判断和诊治,严重的可能引起医疗事故诊。
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通常都是采用对病人施加外部刺激,并观察病人所发出相应的神经反馈的方式进行。但不同的医生虽然大都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检查,由于施加的外部刺激的程度不同,使得病人神经反馈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这就导致了针对同一个病人,不同的检查结果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难以清楚的确定病人是否恢复,或者恢复了多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神经系统感觉检查双脚规,以提高检查的标准程度和准确程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多功能神经系统感觉检查双脚规,包括:
连接柱、第一测量脚和第二测量脚,第一测量脚和第二测量脚均呈长条形,第一测量脚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与连接柱的底部转动连接,第二测量脚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与连接柱的底部转动连接;
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紧邻;
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其中,第一平面是第一测量脚以第一转动轴为轴,进行转动所形成的平面;第二平面是第二测量脚以第二转动轴为轴,进行转动所形成的平面;
在第一测量脚或第二测量脚的外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刻度线;
在连接柱的顶部设置有温度觉检查部,在第一测量脚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和第二测量脚远离连接柱的一端分别设置有针刺觉检查部和触觉检查部。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温度觉检查部包括:
蓄电池、电流调节模块、电热基板和档位调节按钮;
蓄电池、电流调节模块均位于连接柱内部,电热基板位于连接柱的顶面,档位调节按钮嵌设在连接柱顶部的侧壁上;
电流调节模块分别与蓄电池、电热基板和档位调节按钮电连接;电流调节模块用于依据档位调节按钮所发出的档位指令,将蓄电池所输出的电流的电流值进行调节,并向电热基板输出调节后的电流。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针刺觉检查部包括:在第一测量脚远离连接柱的一端设置的长条形的第一孔槽、与第一孔槽相配合的刺针,以及位置调节器;
位置调节器包括长条形的滑槽、与滑槽相适应的第一槽孔,和与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动按钮;
滑槽沿第一测量脚的长度方向设置,且靠近第一测量脚远离连接柱的一端的侧壁上;
滑动按钮穿过第一槽孔与刺针的侧壁连接;滑动按钮沿滑槽滑动时,能带动刺针伸出第一孔槽,或带动刺针进入第一孔槽。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针刺觉检查部还包括与第一孔槽相配合的第一槽盖和柔性连接带;第一槽盖为医用橡胶材质,第一槽盖通过柔性连接带与第一测量脚的外壁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针刺觉检查部还包括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限位件,和在滑动按钮的边沿上设置的卡位件,多个限位件间隔的设置在滑槽的边沿上,限位件和卡位件相配合。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触觉检查部包括:在第二测量脚远离连接柱的一端设置的长条形的第二孔槽、与第二孔槽相配合的柱型塑料片,以及弹出开关;
塑料片位于第二孔槽中,且与弹出开关相接处,弹出开关在触发时,用于将塑料片沿第二孔槽向远离第二测量脚的方向弹出;
塑料片远离第二孔槽的一端呈球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42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