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净化胺液中CO2 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76864.5 | 申请日: | 2017-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21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梅;熊钢;颜晓琴;何金龙;吴明鸥;涂陈媛;梁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净化 胺液中 co base sub | ||
1.一种气体净化胺液中CO2含量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1:使用与多通道蠕动泵连接的第五蠕动泵管、第六蠕动泵管分别按照第五预设流速、第六预设流速将胺液及稀释剂送入第三混合容器中进行混合,得到稀释的胺液,采用第一蠕动泵管、第二蠕动泵管及第三蠕动泵管分别按照第一预设流速、第二预设流速、第三预设流速将第一预设浓度的解析酸溶液、第二预设浓度的氧化剂溶液及稀释后待分析的胺液送入第一混合容器进行混合,使得胺液中CO2气体完全解析出来,干扰组分完全被氧化,得到液体与CO2气体,通过选择第一蠕动泵管、第二蠕动泵管及第三蠕动泵管的管径来控制解析酸溶液及氧化剂溶液的流速为0.42ml/min~1.0ml/min,稀释后待分析的胺液的流速为0.10ml/min;
S102:采用透析器将所述液体与所述CO2气体进行气液分离;
S103:采用第四蠕动泵管按照第四预设流速将含有指示剂的第三预设浓度的碱吸收液送入所述透析器中,使分离出来的CO2气体与所述碱吸收液同时进入第二混合容器中,所述分离出来的CO2气体全部与所述碱吸收液反应,得到反应液;
S104: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所述反应液在预设波长的吸光度;
S105:根据所述反应液在预设波长的吸光度及反应液的吸光度与标样中CO2含量的关系曲线,确定所述胺液中CO2含量,所述反应液在预设波长的吸光度在反应液的吸光度与标样中CO2含量的关系曲线上对应的标样中CO2含量,即为所述胺液中CO2含量;
所述第一蠕动泵管、所述第二蠕动泵管、所述第三蠕动泵管及所述第四蠕动泵管分别与多通道蠕动泵连接;
第一混合容器、第二混合容 器、第三混合容器均为混合圈,并且混合圈的匝数均为5~10匝;
所述解析酸溶液、所述碱吸收液、所述氧化剂溶液、所述胺液、所述稀释剂中加入有曲拉通;
所述透析器中设置有聚四氟乙烯疏水性滤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胺液中CO2含量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为氢氧化钠溶液或者去CO2气体的水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胺液中CO2含量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酸溶液包括磷酸溶液、盐酸溶液及硫酸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胺液中CO2含量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剂溶液包括次氯酸钠、过氧化氢、高氯酸、重铬酸钾及高锰酸钾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胺液中CO2含量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剂为酚酞,所述碱吸收液为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胺液中CO2含量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液的吸光度与标样中CO2含量的关系曲线是通过以下步骤得到的:
采用多个不同质量浓度的碳酸钠标准溶液替换所述胺液,分别按照权利要求1中的步骤S101-S104,得到所述多个不同质量浓度的碳酸钠标准溶液对应的反应液在预设波长处的吸光度;
计算所述多个不同质量浓度的碳酸钠标准溶液中的CO2含量;
根据所述多个不同质量浓度的碳酸钠标准溶液中的CO2含量及所述多个不同质量浓度的碳酸钠标准溶液对应的反应液在预设波长处的吸光度,拟合得到反应液的吸光度与标样中CO2含量的关系曲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净化胺液中CO2含量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容器及所述第三混合容器分别与第七蠕动泵管、第八蠕动泵管连接,所述第七蠕动泵管与所述第八蠕动泵管与所述多通道蠕动泵连接,所述第七蠕动泵管用于将氮气送入所述第一混合容器中,所述第八蠕动泵管用于将氮气送入所述第三混合容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686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