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割前脱粒联合收谷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7279.7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8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向青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向青茂 |
主分类号: | A01D41/08 | 分类号: | A01D41/08;A01D41/12;A01D65/02;A01D65/04;A01D63/04;A01D34/13;A01F12/18;A01F1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11344 | 代理人: | 罗东 |
地址: | 415900 湖南省常德***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粒 联合 收谷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割前脱粒联合收谷机,包括有脱粒结构、谷物清选和输送及联合传动结构、禾杆输送机构、割草结构;利用禾杆站着不动或把己倒下的禾杆扶直站着不动,只把谷粒梳下除渣后集装,取代现有的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两类机型;不但解决了现有半喂入式收割机脱粒前的掉谷浪费无法解决、结构复杂造价高、能耗过大的问题;满足了现实的耕作制度只有不割断的禾杆才能均翻埋做肥料的特殊要求;而且能够下水田和稀泥田及丘岭和山区作业;在45度内无路坡地行走自如;即使在水田深稀泥面上行走也不下沉;再者,本发明只要现有收割机三分之一的动力,就能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还解决了农民因无法耕作而放火把禾杆烧掉坏习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割水稻和麦类的专用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割前脱粒联合收谷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现有的收割机有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两类,都要先把禾杆割断后再进入脱粒过程。由于先割断禾杆使得全喂入式收割机脱粒时要17米左右的线速度才能脱净谷粒,消耗动力太大;半喂入式收害机脱粒的线速度虽然不高,但结构过于复杂,而且损失率高,购机成本过高,越来越不受市场欢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割前脱粒的联合收谷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割前脱粒联合收谷机,利用禾杆站着不动或把己倒下的禾杆扶直站着不动,只把谷粒梳下除渣后集装,取代现有的全喂入式和半喂入式两类机型。
本发明的构思是:整机前下方有左中右三个分禾尖,前低后高朝后倾斜,三个分禾尖都是上口成人字形,下底成溜槽,后与机架紧固,接住分禾时穗头交错扯掉下的谷粒,解决现有半喂入式收割机脱粒前掉谷无法收回的难题;中间分禾尖左右两上弦边各有一条多指传动带朝后上方运动;左右两边分禾说明书2
尖的内侧上弦边各有一条带齿的输禾链朝后上方和贴着纵向脱粒底壳两边弦及后方的导轨向中合拢进行运动;把前方直立或倒伏的禾杆从蔸部扶起,采用机身前进的速度等于传动带和送禾链向后上方运动的速度,禾杆站着不动一边从下往上扶,一边挤成左右两行,瞬间被送禾链把穗头的颈部压住,穗头的颈部经过脱粒底壳两边弦和后方的导轨后合成一体离开机身后方;脱粒机构的前头左右两边各有一块弧型导禾板,把两边运动着的穗头朝中分开导弯,并遮挡住脱粒时谷粒乱飞的现象;脱粒滚筒前头有个转速慢的分禾送入斜片齿盘与脱粒滚筒同向旋转,分禾送入斜片齿挂着左右两边的穂头颈部旋转,自然而然的把穗头分成一边朝上另一边朝下的同时,斜片齿面把穗头导入脱粒滚筒的击禾齿上梳敲双重作用脱掉谷粒,在脱粒过程中进入脱粒腔内的禾稍由禾杆生长在地里的抗拉力从后端拖出直接还田做肥料;如果要禾杆另作他用,在脱粒机前底下装上割草刀架把禾杆割断后,在两边送禾链与脱粒底壳两边弦及导轨的挟持下送到后头中间合拢后横倒在地面上待人工捆轧;脱下的谷粒经过筛选后,由纵向输送螺旋轴输送到后头的竖向输送管下头的进料口内,再由竖向输送螺旋轴提升到高处流出,经风选后集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现有半喂入式收割机脱粒前的掉谷浪费无法解决的难题。
2、解决了现有半喂入式收割机因结构复杂造价高,本发明只要半喂入式三分之一的造价。
3、解决了现有半喂入式收割机因结构过干复杂很难轻型化和小型化:本发明只有半喂入式三分之一的重量。
4、满足了现实的耕作制度只有不割断的禾杆才能均匀翻埋做肥料的特殊要求。
5、解决了现有的半喂入式和全喂入式两类收割机很难下水田和稀泥田及丘岭和山区作业的难题,本发明在45度内无路坡地行走自如;在水田深稀泥说明书3面上行走不下沉。
6、解决了现有收割机需要60KW以上,能耗过大的问题,本发明只要现有收割机三分之一的动力,就能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向青茂,未经向青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72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