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水墨预调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8585.2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4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F31/02 | 分类号: | B41F31/02;B41F3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水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水墨预调方法。
背景技术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织品、塑料品、皮革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共有印刷企业10.5万家,从业人员339.4万人,实现印刷总产值10857.5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11763.0亿元,利润总额714.2亿元,印刷对外加工贸易额866.2亿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印刷行业的飞速发展。然而现有的平版印刷技术中,由于印版的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所以难免会出现水墨失衡的现象。水墨失衡现象包括:①纸张在印刷过程中过量地吸收入润版液而卷曲绵软;②橡皮布拖梢处出现水滴,甚至集聚滴下,在印品表面形成水渍,沾湿印版滚筒或橡皮滚筒衬垫;③发生印刷中断时,其前后印张之间墨色有明显差异;④印张墨色偏淡,增加供墨量后也不能及时变深;⑤墨斗中有润版液液滴,匀墨辊剪切区域也可见到积聚后而离析出来的润版液滴。其中润版液供量过小,会引起空白部分起脏,图文部分糊版,印品报废;供量过大,油墨乳化严重,也无法进行正常的印刷。现有技术中的水墨平衡控制方法为操作人员现场用仪器进行测定或者凭工作经验进行预调,其中现场测定需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与时间,印刷效率极低;而凭经验进行预调,则存在预估准确度低的问题。基于上述陈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智能化水墨预调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化水墨预调方法。
一种智能化水墨预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先进胶印机及印刷所用原材料,并将原材料上机,利用胶印机自行对原材料的特性进行分析;
S2、根据步骤S1中的分析结果,印刷机自动设定工作参数,然后操作人员对印刷机自行设定的工作参数进一步确定,并对生产环境参数进行设定,利用传感监测器对印刷机工作全程和生产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S3、完成步骤S2中的设定后,根据印版图文情况,将墨斗与墨斗辊的间隙调整至合适位置;
S4、完成步骤S3中的调整后,开启电源并打开输水、输墨开关,按照设定参数强制给水、给墨,对水、墨进行预调,直至基本均匀。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原材料包括印版、纸张和油墨,所述特性包括印版图文情况;纸张的质地和湿度以及油墨的粘度和均一性。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印刷机工作参数包括印刷速度、印刷压力、润版液供给量、油墨供给量和水供给量;所述印刷压力包括滚筒压力、墨辊压力和水辊压力。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的生产环境参数包括生产环境湿度和生产环境温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的合适位置指墨斗辊转弧度与墨斗间隙相配合。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化水墨预调方法,采用先进印刷机自行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设定工作参数,生产操作经验人员只需对设定参数进行再一步确认,省去了大量的人力及时间,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凭经验进行预调存在的预估准确度低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印刷机自行对材料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设定参数,生产操作经验人员在设定参数的基础上,对工作参数的可行性进行有依据的判断,印刷机及生产操作经验人员双重把关,生产过程中利用传感器监测仪进行监测,实现了生产操作的全智能化,保证了最佳的生产条件及生产环境,本发明提出的提出的一种智能化水墨预调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化水墨预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先进胶印机及印刷所用印版、纸张和油墨等原材料,并将印版、纸张和油墨等原材料上机,利用胶印机自行对印版图文情况、纸张的质地和湿度,以及油墨的粘度和均一性等特性进行分析;
S2、根据步骤S1中的分析结果,印刷机自动设定工作参数,包括印刷速度、滚筒压力、墨辊压力、水辊压力、润版液供给量、油墨供给量和水供给量,然后操作人员对印刷机自行设定的工作参数进一步确定,并对生产环境湿度和生产环境温度进行设定,利用传感监测器对印刷机工作全程和生产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S3、完成步骤S2中的设定后,根据印版图文情况,将墨斗与墨斗辊的间隙调整至合适位置,保证墨斗辊转弧度与墨斗间隙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5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