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流永磁伺服电机的转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78971.1 | 申请日: | 2017-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7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伟;陈红;董明海;文益雪;向红斌;王现立;郑卓;梁焕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佛山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佛山登奇伺服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27 | 分类号: | H02K1/2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王国标 |
地址: | 52823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流 永磁 伺服 电机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流永磁伺服电机的转子。
背景技术
永磁体切向磁化结构的电机由于具有“聚磁”效果,因此在伺服电机的转子中广泛采取这种结构。
参考图1,现在的转子通常具有转轴和铁芯A1,其中铁芯中心位置具有平行于转轴的中心孔,中心孔容纳转轴,转子设有多个纵向槽A2,所述纵向槽A2平行于转轴延伸,纵向槽容纳永磁铁。
这种结构一个极距下的磁通由相邻的两个永磁体并联提供,可得到更大的每极磁通,对极数较多的电机如分数槽集中绕组结构等优势更突出。但是该转子结构漏磁系数较大,参考图2,采用有限元法对现有转子进行分析,现有的转子在靠近转轴侧具有磁桥的漏磁路H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漏磁少的转子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交流永磁伺服电机的转子,包括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包括:转轴、多个永磁体和多个独立的铁芯,所述铁芯环绕转轴,所述转轴与铁芯连接,相邻铁芯之间设有空腔,所述永磁体嵌入所述空腔中,所述转轴为不导磁材料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芯与所述转轴卡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铁芯由多个相同的叠片沿转轴轴向叠加组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叠片整体呈扇形,该扇形的顶角为锐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铁芯左侧和/或右侧的侧面上设有凸起或凹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永磁体的截面具有六条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个独立铁芯围绕转轴,而且转轴采用不导磁材料浇铸而成,使得相连独立铁芯之间不会出现漏磁,磁力线全部走向定子侧,不会有磁桥的漏磁路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现有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转子磁力线分布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转子的磁力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项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实施例1
参考图3和图4,一种交流永磁伺服电机的转子,包括转轴3、多个永磁体2和多个独立的铁芯1,独立铁芯1采用多块相同的叠片压制而成为一个复合芯,其中叠片呈扇形,在靠近转轴3的位置设有二阶导槽11,叠片的侧边包括两条互为夹角的棱边12a、12b。采用多块相同的叠片压制成独立铁芯1,有利于降低生产设备的成本,生产片状的构件比生产块状的构件成本较低,有利与该结构转子的推广应用。
独立铁芯1围绕转轴3阵列,转轴3为圆柱体,圆柱体表面向外伸出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二阶导槽11相互配合,使得独立铁芯1卡接在转轴3上,独立铁芯1与转轴3相互垂直。其中,采用卡接将独立铁芯1和转轴3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在生产装配过程中更加便捷,提高生产速度,而且在后期维修过程中,拆卸方便,降低维修成本。所述转轴3采用不导磁材料浇铸而成,本实施例采用环氧树脂材料。
以转轴3中心为圆心,沿圆周方向等角度排布8个独立铁芯1,相邻独立铁芯1之间形成空腔,其中永磁体2嵌入空腔中。永磁体2的磁极排布为N极、N极、S极、S极围绕转轴3阵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佛山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佛山登奇伺服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佛山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佛山登奇伺服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78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