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脑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的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4119.5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1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丁桂荣;张克英;郭玲;张俊平;安广洲;周艳;林加金;邢俊玲;赵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5 | 代理人: | 吴甘棠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损伤 修复 功能 重建 方法 设备 | ||
1.一种脑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部件、与所述电源部件连接的刺激仪以及与所述刺激仪连接的脑立体定位仪;
其中,所述电源部件,用于向所述刺激仪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刺激仪,用于接收选择信号,以及根据所述选择信号,确定所述选择信号所选择的刺激电流,以及向所述脑立体定位仪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包括所述选择信号所选择的刺激电流的参数,以及与所述刺激电流对应的刺激时间;
所述脑立体定位仪,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触发下,根据所述刺激电流对应的刺激时间,通过刺激电极向受体的损伤脑区实施所述刺激电流,所述受体的损伤脑区为人类患者损伤脑区对应头皮表面或者为所述动物类患者的损伤脑区对应的颅骨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立体定位仪为脑电帽,所述脑电帽包括弹力网,在所述弹力网上并联设置有多个电极头,所述多个电极头中不同的电极头对应的所述受体的大脑区域中不同的子区域,所述多个电极头中每个电极头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底部固定有海绵垫,所述每个电极头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一个所述电极头的第一端用于固定电极片,所述电极片上连接有导线,一个电极片上的导线用于与刺激仪连接,所述第二端用于固定在所述弹力网上,所述刺激电极为所述脑立体定位仪工作时,所述多个电极头中与所述刺激仪连接的任意一个电极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仪包括:与所述电源部件相连的电源管理模块,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相连的调节模块以及电极接触监测模块,以及与所述调节模块连接的显示模块和数模转换模块,以及与所述数模转换模块连接的恒流源模块,所述电极接触监测模块还与所述显示模块相连,
其中,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工作电压分别转换成所述调节模块,所述电极接触监测模块,所述显示模块和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分别对应的额定工作电压;
所述调节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选择信号,以及根据所述选择信号从预设刺激模式映射表中确定所述选择信号所选择的刺激模式,以及根据所述所选择的刺激模式对应的目标刺激电流向所述数模转换模块输出所述目标刺激电流,以及用于向所述显示模块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用于指示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目标刺激电流和与所述目标刺激电流对应的刺激时间,所述预设刺激模式映射表中包括至少一个刺激模式,一个所述刺激模式包括一个刺激电流和刺激时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电极接触监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刺激电极与被刺激部位接触时所产生的阻抗值;
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电极接触监测模块的工作状态以及显示所述目标刺激电流以及与所述目标刺激电流对应的刺激时间;
所述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调节模块输出的目标刺激电流从数字电流转换为模拟电流,以及按照模拟电流将所述目标刺激电流输出至恒流源模块;
所述恒流源模块,用于向所述脑立体定位仪输出第一控制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预设刺激模式映射表中包括:直流刺激模式、脉冲刺激模式、正弦刺激模式以及伪刺激模式,其中,所述正弦刺激模式的可调频率范围为:0.01-250HZ,所述脉冲刺激模式的可调脉冲周期100-2000ms,所述脉冲波的脉宽可调范围为100-2000ms。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仪还包括: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报警模块;其中,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刺激电流的大小以及所述刺激时间;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刺激电流大于预设电流阈值时,向所述报警模块输出控制信号;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发出警报;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相连,还用于在所述刺激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处于断开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11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