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5029.8 | 申请日: | 2017-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5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萍;王永旺;张玮琦;郭昭华;李超;图亚;池君洲;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准能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16 | 分类号: | C01B33/16;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崔华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疏水 二氧化硅 凝胶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公开了一种以粉煤灰酸法提铝尾渣为原料制备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粉煤灰酸法提铝尾渣进行高温煅烧,经蒸馏水洗涤,强碱浸取,然后用无机强酸调节浸取液的pH值并静置,经干燥制得凝胶,将得到的凝胶经过陈化、硅烷化表面修饰处理、洗涤,最后常压干燥得到所述性质优良的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废弃物,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特点,适用于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制得的气凝胶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性能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域,涉及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气凝胶是一种由胶体粒子缩聚而成的轻质纳米多空非晶固体材料,具有连续的网络结构,微观上具有纳米尺度的均匀性,孔洞率高、比表面积大,其力学、声学、光学、热学等特性明显不同于相应的宏观玻璃态材料。气凝胶性质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应用前景的广阔性。
最常见的气凝胶为二氧化硅气凝胶。二氧化硅气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可控的材料,有着多种独特的性质,例如低的折射率、低的弹性模量、低热导率、强吸附性等,在切仑可夫探测器、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高效绝热涂层等众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二氧化硅气凝胶主要是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使用的前驱体采用最多的是TMOS(硅酸甲酯)、水玻璃和TEOS(正硅酸乙酯)。然而由于TMOS有毒、水玻璃制备出的产品净化困难,因此使用最多的是TEOS。
由于二氧化硅气凝胶制备原料昂贵、超临界干燥工艺复杂,特别是制备高品质气凝胶的技术难度大,阻碍了该产品的工业化推广。
粉煤灰是火电厂排放的工业废弃物。近年来,随着资源需求量的增加,粉煤灰产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灰色预测模型估计,到2020年中国粉煤灰排放量将达到9亿吨。目前,我国对粉煤灰的利用率还不到50%,剩余部分则就地堆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何合理利用粉煤灰,实现废弃资源的再度利用已迫在眉睫。
粉煤灰含有Al2O3、SiO2、Fe2O3及一些稀土元素,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而得到开发和利用。其中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研究得最为深入。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方法主要有酸法、碱法或酸碱联合法。粉煤灰提铝后的残渣如果不加以利用将会造成二次污染。由于酸法和酸碱联合法得到的渣的主要成分是SiO2,并且在经过提铝后使得SiO2在尾渣中得到了富集,如果以该尾渣为原料制备硅系列产品,便可在实现提铝残渣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粉煤灰酸法提铝尾渣综合利用不足,提供一种制备过程简单、废弃物利用充分且制得的二氧化硅气凝胶性能优良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制备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将粉煤灰酸法提铝尾渣放入马弗炉内,在600-850℃的空气氛围中煅烧1~2h,取出冷却;
(2)将步骤(1)得到的尾渣用蒸馏水搅拌清洗后进行固液分离;
(3)向步骤(2)得到的湿尾渣中加入4~6mol/L的碱溶液,搅拌、加热、浸取,反应后进行抽滤留取滤液;
(4)将上述滤液用4~6mol/L的无机强酸调节溶液的pH值为5~8,优选5~6,静置得二氧化硅水溶胶,干燥后形成二氧化硅凝胶;
(5)将制得的凝胶浸泡于有机溶剂中陈化,得到陈化凝胶;
(6)将陈化凝胶在20~40℃恒温条件下置于三甲基氯硅烷的正己烷溶液中进行表面修饰12~36h;
(7)将步骤(6)得到的二氧化硅凝胶经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干燥,得到疏水性二氧化硅气凝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准能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准能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5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